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人物,暮漢昭唐,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允叮囑張虞到雒陽,可以去找王蓋以及王晨二人。

王蓋,王允長子;王晨,王宏長子。二人皆在雒陽任職,屬於是王氏家族的後起之輩。

約過了幾日,見入京時間已至,張虞與鍾繇二人離開潁陰,同行還有五十餘騎。

臨別之日,荀彧、荀攸等友人前來送別張虞、鍾繇。其中送別鍾繇的人最多,有鍾繇妻妾,還有鍾氏族人,其人數比張虞部下還多。

經一番告別,鍾繇這才起程,與張虞所部同行。

路上,張虞策馬於鍾繇身側,聽著鍾繇口中關於雒陽的趣聞,以及聽鍾繇科普孝廉與尚書郎的關係。

孝廉被舉至中央後,按制度而言,並不能立即授以實職,而是需要入郎署為官,跟隨中央官僚左右,觀察大臣理政,熟悉朝廷行政事務。

在滿一定期限之後,透過上層選拔,根據考核結果,分級任命為不同的官職,如地方上的縣令、長、相,或是留守尚書檯。如能留守尚書檯,滿三年可稱侍郎,侍中另需提拔任命。

當然以上是東漢開國之後的任命流程,在漢順帝的陽嘉元年,

針對孝廉無才能的情況,尚書令左雄推行過一次改革,即採用考試選拔形式,篩選出合格能入臺為官的孝廉,並嚴格限定四十歲才能入選。

然隨著左雄病逝,其針對孝廉的改革雖然隨之破產,但孝廉考試製度卻保留下來,即‘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

聽著鍾繇的講述,張虞不由驚歎幾下,沒想到科舉制中的考試製度居然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

驚歎之餘,張虞則開始頭疼,他本以為入選孝廉之後,直接可以出任郎官,不料還要參加考試,才能被朝廷擢用。

似乎看出張虞的頭疼,鍾繇笑道“孝廉所考經學內容不難,濟安到雒陽之後,如能尋得舊年答卷,再熟讀幾卷經書,歲舉將是無憂。”

顯然孝廉考試內容不比科舉,倒是與後世的某些考試類似,居然有舊題可刷,看來尚書檯的官吏也不想為難由地方推舉上來的孝廉。

“多謝元常兄!”

張虞將鍾繇的話暗自記下,準備到雒陽找王蓋、王晨二人詢問細節情況。

王氏的後起之秀王蓋、王晨兩堂兄弟,在幾年前便被舉為孝廉。今王蓋在尚書檯擔任侍郎之職,王晨則在少府裡任職。而張虞在雒陽出任郎官期間,大體是要依靠王蓋、王晨二人。

鍾繇挽著韁繩,笑道“今往雒陽任郎官,你我還需互相幫助!”

說著,鍾繇湊近身子,壓低聲音說道“濟安歲舉如若困難,不如去尋宮中宦官。花錢購買答卷,先行讓識經學者作答,而後……”

張虞帶有震驚之色,打量看似為正義君子的鐘繇。沒想到鍾繇的底線竟然如此靈活,建議自己找宦官買答卷。

看來三十四歲的鐘繇早已看透很多事,為了官職升遷,會用些靈活手段,而不會像荀彧那般恪守底線。

見張虞這般神情,鍾繇神情無奈,說道“陛下買賣官爵成風,而今又閹黨當朝,上行下效,何物不能買賣?有時入朝為官,還需靈活行事。”

張虞笑了笑,說道“我本以歲舉而憂,今得元常兄之語,心中再無疑惑。”

與鍾繇相處這麼久,張虞真是越來越喜歡鐘繇了。其個人不僅才能出眾,且性格還外圓內方,行事靈活而又底線,難怪會被曹操派到關中,獨領關西軍政大事。

走著走著,忽然在佇列的前方出現一個矮小的身影,見到張虞所部的身影,立馬從地上起身,而後揹負長刀跑了過來。

見來人是孟寧之,張虞挽停韁繩,問道“你怎麼至此?”

“拜見從事!”

孟寧之單膝而跪,拱手說道“僕投軍旅,無非立功升遷。然當今之世,欲求上進者,無貴人賞識,不足以成事。僕輾轉數年,除從事之外,未得貴人賞識才華。”

“今深思從事那日之語,竊以為僕之貴人在於君。某舍軍旅而來,願為君之捉刀吏。唯望君不棄某形貌簡陋,是為一介匹夫!”

“善!”

見有勇士主動投效,張虞自無道理拒絕,翻身下馬,笑著扶起孟寧之。

“孟君舍軍來投,虞深感榮幸!”

張虞撫孟寧之背部,笑道“從今之後,我與君同榮辱。”

《唐書·列傳九》……太祖在潁川,上計吏郭圖則識太祖韜略,與之論人物,太祖賞圖才學,論曰“君仕進可至兩千石也!”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走進巫界

沙漠胡楊

妄念

菽久

華娛終極大亨

油水膩歪

龍王之叱吒風雲

海風的軌跡

我在未來看風水

紀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