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順勢而為,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俊傑”——懂得識時務的俊傑。
要麵包還是要氣節?要生存還是要毀滅?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適者生存,當一個人無法改變環境就要去適應環境——這是我們如今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薛居正等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在這件事情上,他們也有讓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趙光義繼位也未嘗不可,畢竟皇位還是趙家人的,而且這個新皇帝還是和趙匡胤一母同胞。
至於趙德昭,儘管他是趙匡胤的嫡長子,可誰能保證他就一定比趙光義更適合當這個皇帝?趙光義此時早已是大宋的第一能吏,他的為政經驗和政治鬥爭的經驗都是趙德昭所無法企及的,單論個人能力,在所有的皇位候選人當中趙光義是無可爭議的綜合實力最強的那一位。既然如此,讓趙光義當這個皇帝又有何不妥呢?總之,不管是出於形勢所逼還是出於所謂的大義,宋朝的宰相們最終都選擇站到了趙光義的身邊。
,!
至於此時的另一個位高權重的朝廷大員盧多遜,這人早就跟趙光義打得火熱。在扳倒趙普的鬥爭中他更是衝鋒在前,他這時候可是巴不得由趙光義來當這個皇帝,如果有人敢於反對,他絕對會毫不猶豫地跳出來為趙光義充當打手。
在史書的記載裡趙光義當皇帝是那麼的自然而然,這中間沒有任何人表示反對,而趙匡胤的皇后宋氏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在這個時候也是集體沉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難道真的就沒有人為趙匡胤的兒子爭取過皇位的繼承權嗎?這個顯然值得懷疑,至少趙匡胤的皇后宋氏對趙光義的繼位是心有不甘的,甚至有可能曾經激烈地反對過,可最後她的努力卻是一場徒勞。
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而這個猜測也是有佐證的,那就是趙光義後來極為刻薄地對待了他的皇嫂宋皇后。儘管在他登基之後他立馬就封宋皇后為開寶皇后,但他此後先後兩次讓自己的皇嫂搬離其居所,而在宋氏過世之後他更是不為皇嫂服喪,甚至讓所有的大臣也不得前去為宋氏弔唁。當翰林學士王禹偁因此而上疏直言此事不合禮法的時候,趙光義更是大怒,他下令將王禹偁驅逐出京外放到滁州為官。在為宋皇后下葬之時,趙光義更是不讓她與趙匡胤合葬,其靈位更是不得進入太廟,直到後來宋神宗繼位時宋皇后的靈位才得以遷入太廟。趙光義如此所為,難道不足以說明什麼問題嗎?
在《宋史·太宗本紀》結尾階段對趙光義的讚辭裡,這件事也被列入了趙光義生平的“四宗罪”: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趙匡胤駕崩的當年他將年號由開寶改為太平興國),涪陵縣公之貶死(趙廷美被貶至房州而後速亡),武功王之自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因為趙光義的訓斥而自殺身亡),宋後之不成喪(不為宋皇后服喪)。
不管怎樣,無論宋朝的大臣們是迫於形勢還是真心擁護,也不管皇族內部是集體擁戴還是反對無效,趙光義最後都迅速地在他哥哥的靈柩前變身為宋朝的新任皇帝。群臣對趙光義三跪九拜之後,一切就此成為定局,他趙光義從此就成了大宋的皇帝。但是,坐上了皇位未必就意味著坐穩了皇位,接下來趙光義要做的就是如何坐穩自己屁股下面的這把椅子,而這件事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做好的,但這難不倒大宋帝國曾經的第一能吏、現在的皇帝陛下。
:()北宋帝國興亡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