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龍爭虎鬥(2),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方節鎮之軍權、財權和行政權、開科取士以提高地方官員的整體素質、整頓吏治、治理河患,與趙匡胤一道定鼎大宋三百餘年之基業——面對趙普的這些實打實的功績,也不知道那些嘲笑趙普沒有進士功名的高材生們是否仍然會嗤之以鼻?還是會覺得換了自己肯定比趙普幹得更好?
遺憾的是,這些事和這些問題盧多遜不會去想,他只知道趙普在中書省霸氣側漏且獨斷專行讓他非常討厭,而且趙普的私人德行和操守還有問題,根本就不像個讀書人更不像一個合格的宰相,而且趙普又沒什麼文化,這樣的人打心眼裡讓他瞧不起:我是孔門弟子,是蓋過章的,我跟你趙普不一樣,你就是個泥腿子和暴發戶。
,!
本著這種心理以及趙匡胤對自己的賞識和偏愛,盧多遜沒少在朝臣議事的時候給趙普穿小鞋打嘴仗,而且還每次都把趙普整得狼狽不堪,因為他總能抓住趙普在言辭上的漏洞或學識上的短板並加以利用和攻擊。無論奏事還是面折庭爭,盧多遜總能引經據典且口若懸河,而趙普在這方面就只能吃癟。兩相對比之下,在趙匡胤眼裡盧多遜的形象就太過高大偉岸了:你是真的有才,朕喜歡!
當然,盧多遜有才確實不假,但說得不客氣一點,這人也算不得是什麼君子——請注意,不是君子的人未必就是小人,非黑即白的理論和思想是要不得的。君子不失色於人、君子不失口於人,這兩點盧多遜都沒做到,而且他還幹了一件相當“小人”的事。他知道趙匡胤愛讀書,而且是秉燭夜讀,第二天還會給自己的臣子們來個讀書交流會,暢談一下自己晚上讀書的讀後感。發現趙匡胤有了這個愛好之後,盧多遜就去找了宮中的書吏,至於具體都幹了什麼以及都說了什麼不得而知,只是從此以後每天晚上趙匡胤看什麼書盧多遜就看什麼書。第二天趙匡胤來了興致要開書友會的時候,大宋的皇帝陛下發現這個盧多遜簡直就是自己的知音,無論他看過什麼書,這個盧多遜好像都看過,而且還講得頭頭是道。反觀趙普,趙匡胤每次說起書裡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時候,他只能是當一個安靜的聽眾。
有了這層修為和表現之後,趙匡胤對盧多遜更加地賞識了,倆人經常在一起分享讀後感,但盧多遜的內心卻著實不怎麼純潔。趁著趙匡胤興頭正濃的時候,他經常冷不丁地趁著某個空當突然轉換話題:“陛下,臣聽說宰相大人最近又在外面圈地建房子了。陛下,臣聽說宰相大人前些天又開了幾家商鋪……”
盧多遜對趙普的所為讓眾人都知道了他倆之間的矛盾,就連盧多遜的那個已經退休在家的老爹都知道了此事。這位老夫子對自己的兒子大為不滿,他捶胸頓足地對盧多遜說道:“趙普是開國元勳,你這樣不知天高地厚地跟人家對著幹遲早要禍及全家,我這把老骨頭到時候恐怕也不得安生。我情願早點死了算了,免得到時候被你連累以至於死得難看,如此倒可謂幸事一件。”
這事最後還真的被盧老爹給言中了。後來,趙普主動向已經當了皇帝的趙光義示好並搬出了“金匱之盟”這個大殺器,趙光義就此讓趙普又當上了宰相,而盧多遜則成了光義兄和趙普政治交易的犧牲品,他最後的下場比雷德驤還不如,趙光義一直保全著雷德驤,而盧多遜卻在五十多歲的時候鬱鬱而終死於貶所。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現在這個時候盧多遜正值春風得意之時,而趙普則是灰頭土臉如驚弓之鳥一般地生存著。
在距離下詔重選相府堂後官三個月後,壓垮趙普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這根稻草就是雷有鄰——那位被趙匡胤砸掉兩顆門牙並貶到商州的雷德驤的大公子。
雷德驤被貶到商州做參軍之後,有鑑於這個人曾經在京城裡當過大官,所以商州的刺史大人對雷德驤非常的謙恭有禮,儘管這個時候雷德驤是他的下屬,可他從來沒給雷德驤擺什麼官架子。既然如此,那就收拾一下心情繼續好好過日子?雷德驤起初也是這麼得想的,可命運總是喜歡給人制造一些驚喜,而這些驚喜一旦發生其所產生的蝴蝶效應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後來,商州刺史換人了,這是一個叫奚嶼的人。這人可就不是個什麼好鳥了,他知道雷德驤是得罪了趙普才被貶到這裡來的,於是就想著怎麼收拾一下雷德驤以便在趙普那裡能夠博得一個更好的前程。他先是以長官的身份讓雷德驤從此以後見到他要給他行參拜之禮,形勢比人強,雷德驤儘管千萬個不情願但還是不得不按要求做了。對於一個連趙普都敢正面揭發的嫉惡如仇的人,奚嶼的行為無疑讓雷德驤又羞又怒,他在私下裡也就忍不住地問候了奚嶼的全家,深得小人精神之精髓的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