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血戰裴村,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不然他肯定會在下詔高瓊赴援的時候命人前去支援範廷召,而這也就不會有很快就將要發生的悲劇。
很明顯,範廷召帶著一萬人去攻打遼軍的御營大軍是在以卵擊石,他自己也深知這一點,而且他也不知道傅潛這個傢伙什麼時候才會跟上來。在路上,範廷召左思右想決定還是派人前去聯絡此時駐守在瀛州西北方向的高陽關都部署、彰國軍節度使康保裔,他希望康保裔能夠和他一同進攻瀛州的遼軍。
,!
見到範廷召派來的使者,康保裔還以為定州的宋軍這次是終於是要全軍皆起,早就摩拳擦掌的他頓時大喜,他隨即調集所部全部人馬出關奔赴瀛州。當康保裔所部到達瀛州西南方向的裴村時,已經與遼軍遊騎接戰的範廷召再又派人前來尋求援兵,康保裔的決定是當即命令高陽關鈐轄張凝以及高陽關副部署李重貴帶領所部精兵前去支援,而他自己的兵力也就此只剩下了萬餘人。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康保裔的這個決定堪稱災難。他本是要與範廷召合兵擊敵,既然範廷召現在被遼軍咬住了,那他為何不全軍赴援?如此他倆就可以提前會合,然後再一起進兵不是也很好嗎?為了救範廷召的急,他把自己的精兵而且很有可能是全騎兵分給了範廷召,如此一來他自身的處境就變得極其危險,畢竟他現在已經出城關,他的周圍隨時都可能出現大股的遼軍。
比較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遼國的御營大軍就在離裴村不遠處,康保裔留下的這一萬人多是步兵,為了節省體力他選擇了就在裴村駐紮並等著範廷召前來與他會合。要不然,如果他領著這一萬人不眠不休地來回一陣折騰,那麼勢必會對第二天的決戰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這天傍晚,範廷召再又派人前來傳信,他說他已經擊退了遼國人並與康保裔約定於次日清晨從兩個方向對遼國御營大軍發起攻擊。於是,這一夜康保裔所部就在裴村宿營。
範廷召和康保裔這時候各自率軍突然出現在了戰場上,而且還有主動向遼軍發起攻擊的跡象,這讓遼軍上下頓時興奮了起來。頭頂宋朝彰國軍節度使頭銜的康保裔可是宋軍的高階武將,他此前的官職是並、代都部署,這可是以前潘美所擔任過的職務,此前他的兩萬大軍躲在高陽關裡讓遼軍是無可奈何,可現在他們竟然出來了,而範廷召的來頭和名氣也是不小。這兩支宋軍以及他們的主帥在遼國人眼裡無疑就是兩枚巨大的軍功章在等著他們去摘取,蕭燕燕緊急命人連夜召集附近的遼軍趕來助戰。
當第二天的黎明到來之時,康保裔和他的軍隊猛然發現他們已經被遼軍給圍了個水洩不通。更讓康保裔感到絕望的是,此前約好要一同進兵的範廷召這時候卻是毫無蹤影。
範廷召去哪兒了?對於這個問題上,史書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範廷召於夜裡再次遭遇遼軍並被遼軍給擊退了,此時的他已經退守他地,另一種說法就是他此時在另一塊戰場上被遼軍給纏住了正在苦戰。不管是哪一種,康保裔和他的這一萬人馬此時都已是深陷絕境。
是不是感覺這場景似曾相識?沒錯,這和劉廷讓當年在君子館所遭遇的情況是如此的相似,都是被敵人重重包圍,都是援兵不至。生死危急關頭,康保裔身邊的部下紛紛勸他把身上的大將衣甲給脫下來,然後換上普通士兵的衣甲由他們護衛著衝殺出去。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其祖父康志忠以及其父康再遇皆是軍人且最終都是戰死於沙場的勇士,而他自己也是少年從軍一步步透過自己的軍功成為了大宋的彰國軍節度使。面對部下的這一番好心相勸,面對眼前這毫無生還可能的絕境,已經決心就此殉國的康保裔向全軍將士大聲疾呼道:“臨難毋苟免!今天就是我以死報國的日子!”
說完,康保裔大喝一聲揮刀縱馬衝向了遼軍。主帥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且率先衝鋒,宋軍的將士們也是大受感染和鼓舞,他們隨即緊跟在康保裔的身後舉刀殺向了遼軍。宋遼兩軍就此在裴村的曠野之中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血戰。
面對必死之局,康保裔和他的軍隊就像當年同樣在這塊地方被圍的劉廷讓所部那樣個個都視死如歸,可他們所面對的是遼國最為精銳的御營皮室軍以及蕭燕燕、耶律隆緒和韓德讓的三個萬人宮帳衛隊——這一戰他們註定了毫無獲勝的可能!
這一天宋軍在喊殺聲震天的戰陣中反覆衝殺,此戰戰況之慘烈在長達近三十年的宋遼戰爭期間可謂是極其罕有。宋軍前後與遼軍往來對沖數十回合,打到最後他們的箭矢最後全部射盡,就連他們手中的兵器也全都被打廢,以至於後來殺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