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細說党項,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滅亡,大唐興起,唐朝在滅亡了突厥之後開始對盤踞在青海且經常犯邊的吐谷渾用兵,而西南方向的吐蕃在看到吐谷渾氣數將盡之時也沒放過這個可以趁火打劫的機會。在兩面打擊之下,由出自慕容鮮卑一脈的慕容土谷渾所建立並由其名字所命名的吐谷渾政權就此分崩瓦解。到了公元7世紀末期,吐蕃的實力開始急劇增長,他們將吐谷渾的殘餘勢力徹底逐出了青海湖一帶並由此成為了整個青藏高原唯一的主人,就連唐朝也對其是奈何不得。

,!

這事所造成的的直接後果就是引發了青海境內原先依附於吐谷渾的党項人集體內遷。吐蕃人可不管你是党項人還是吐谷渾的人,在他們的刀槍面前所有被征服的人都一律平等。面對吐蕃人的血腥屠殺和欺壓,党項人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大唐王朝,他們派出使者到長安向皇帝請求歸附,這回他們可是選對了靠山。在先後經歷高宗和玄宗兩朝的大規模內遷之後,党項人終於是在甘肅東部以及陝西北部一帶深深地紮下了根。

安史之亂爆發後,有鑑於唐朝周邊各部戎人在安祿山這個光輝榜樣的帶動下紛紛開始各懷鬼胎,郭子儀便覺得這些党項人聚集在大唐的西北邊陲日後恐為後患,於是他向唐代宗建議將党項族裡實力最強的拓跋部分散遷至銀州(今陝西橫山)和夏州(今陝西靖邊縣)。郭子儀的本意是想削弱和分散党項人的實力,但他不會想到他的這個舉動會給後世帶來怎樣的後果和影響。

銀州和夏州正是當年南北朝時期已經被鮮卑化的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國”的所在地,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堅城“統萬城”正是指的這個夏州。更加讓郭子儀不會想到的是,就是這個党項拓跋部將會在往後的歷史裡統治西北五州乃至於在後來將河西走廊全部吞併繼而建立起了與北宋和遼國呈三足鼎立之勢的“西夏國”。

黃巢起義,天下再次大亂,當黃巢的起義軍逼近京城長安時,唐僖宗下令各地藩鎮進京勤王。居住在宥州的党項拓跋部首領拓跋思恭在接到勤王詔令後也率領党項軍隊進京平叛,在成功趕跑了黃巢之後,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並加封其為夏國公,另外還對其賜姓國姓——拓跋思恭就此成為了李思恭(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姓氏就是這麼來的)。至此,拓跋思恭有了自己的大片領地,簡稱“定難五州”,這五州之地分別是夏州、銀州、綏州(今陝西綏德縣)、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旗)、靜州(今陝西米脂縣)。

有興趣的話可以開啟地圖看一下這片土地的具體位置,簡而言之,這片土地就是呈“幾”字型流向的黃河的那個隆起部分。緊挨著這片地方的南面正是唐朝的京畿重地延州(今陝西延安)和京城長安,日後雄踞中國西北的西夏王朝的雛形由此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唐帝國滅亡之後,中國再次動盪,五代十國相繼粉墨登場,而党項拓跋部的歷代首領則牢牢地控制著定難五州。五代時期,不管中原地區是誰稱王,拓跋氏都立馬在第一時間上表向中原王朝稱臣,在此的幾十年時間裡他們一直安安穩穩地在定難五州當著他們的土皇帝。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定難五州為基本盤的西夏國是一個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的國窮民弱之地,但事實並非如此,這裡簡直堪稱一個得天獨厚。北邊的宥州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裡可以出產和提供大量的牛羊,最重要的是這裡盛產優質的河西戰馬,這可是北宋王朝做夢都想得到的一塊天然產馬地。在南邊以七里平為主的農業區則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出產糧食,另外這塊地方還出產可以當成貨幣在市場流通的青鹽,據史料記載這裡的青鹽產量每年可達到一萬五千斛。可以說,這片地方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馬有馬。

宋朝建立之時,這時候的党項拓跋部首領、定難軍節度使是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敬的後人李彝殷。按照之前的先例,李彝殷在宋朝建立後的第一時間向趙匡胤表示臣服,而且為了避諱趙匡胤老爹趙弘殷的名諱,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彝興。此人不但會做面子工程,而且還用實際行動向趙匡胤表示臣服和忠誠,他在打敗了北漢皇帝劉鈞對西北大的進犯後向趙匡胤進獻了三百匹優質戰馬。大喜之餘,趙匡胤命人制造了一條玉帶送給了千里之外的李彝興。

公元967年,李彝興亡故,趙匡胤下令為其廢朝三日並追贈其為太師,另又追封其夏王。李彝興死後,依照藩鎮的傳統,他的兒子李光睿自立為留後,然後趙匡胤正式下詔讓其繼承了老爹此前的全部官職和爵位。

李光睿的表現仍和他的祖輩一樣,而且他還在公元9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