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穩字當先,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

有鑑於此,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上層人物的構建和組成就是一個涉及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一將無能禍及三軍,打仗如此,治國同樣如此。初登帝位的趙恆無疑想做個好皇帝,而他的選人任人無疑就顯得極為重要。

,!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在趙恆剛一登基就得到了鮮活地體現。當年趙光義登基之後可以說是幾乎保留了趙匡胤的原班重臣,但趙恆上臺以後卻立馬把自己的兩位老師李沆和李至給提拔為了參知政事。儘管趙恆有過在開封府理政的經驗,但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其難度絕對遠遠勝過為政一方,這時候對於趙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否為自己找到得力的肱股之臣,而他這時候選擇重用自己的兩位老師也無可厚非。

當然了,呂端此時仍然是在中書省裡執牛耳的那個人,無論從哪方面來考慮趙恆都得對呂端繼續委以重用,而且呂端對他的擁戴之功更是讓他對這位老宰相感恩戴德,以至於每次朝會他都會對前來參拜他的呂端躬身回禮,一個臣子能夠真心享受帝王的如此禮遇或許也只有諸葛孔明這類人才能夠與呂端相提並論。這還沒完,貼心的趙恆充分考慮到呂端因為體格肥胖而行走不便,於是他便命人改造了殿前的臺階以便呂端每次上朝可以不那麼費勁。如此恩遇,這在整個宋朝可謂是獨一份兒地存在。

政務方面有呂端坐鎮,另外再輔以李至和李沆這兩位品德隆重的飽學之士,如此配置至少能夠保證宋朝的朝政在皇帝更替的這段時間平穩運作。

至於軍事方面,趙恆在這個時候把曹彬重新起用就顯得用意深遠了。作為趙匡胤和趙光義時期的兩朝重臣和軍中大將,不管曹彬的軍事能力如何,隨著開國時期第一代戰將之花的相繼凋落,曹彬此時在軍中的威望和資歷都讓其他人望塵莫及,曹彬在這時候重新出山並執掌樞密院無疑可以最大程度地起到穩定軍隊的作用。

很遺憾的是,這個位置其實最合適的人應該是李繼隆,但此人的敏感身份以及他的妹妹之前的所為都註定了他將步入他戎馬生涯甚至是整個人生的黃昏,儘管此時的他才僅僅四十七歲。完全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不是因為後來被趙恆寄予厚望的傅潛以及王超——這兩個由趙光義親自提拔起來的戰場廢物在遼軍鐵蹄面前太過懦弱,那麼李繼隆這一生或許就將再無任何的閃光時刻。

在被加封為同平章事之後,李繼隆一時間可以說是軍隊裡最為聲名顯赫的人,然而這只是一個無比尊貴但卻毫無實權的頭銜。作為一個統帥型的領兵大將,李繼隆在他軍事生涯的黃金時期因為政治原因而被人為地雪藏,不得不說這是他乃至是整個宋朝的悲哀。

除了曹彬和李繼隆,軍方另外兩個值得說道的人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傅潛和王超。作為趙光義當親王時期的親信武將,這兩人在趙光義稱帝以後也是跟著一起扶搖直上,而隨著雍熙北伐的失敗導致宋朝的第一代戰將或死或退,傅潛和王超也就此順位成為宋軍的高階武將開始鎮守一方。不過,縱覽此二人在戰場上的表現著實難以讓人將他們與所謂的名將聯絡起來,無論是從個人戰力以及領兵時的戰績來說他們其實都沒有資格成為宋朝抵禦遼國的北疆統帥,但他們就是憑藉自己對趙光義的忠誠分別混到了禁軍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和禁軍殿前都指揮使併兼領一方節度使的頂級武將位置。

對於被自己的父親所倚重和信任的這兩個人,趙恆也是繼續信任他們並加以重用。動盪的戰爭時期宋朝尚且需要聽話的軍人,眼下的這個“和平時期”就更是需要聽話的軍人。戰場上能不能殺敵是次要的,關鍵是要對皇帝陛下絕對忠誠和聽話,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北宋的第二代武將集團裡是傅潛和王超率先冒出了頭,而不是諸如範廷召、康保裔和高瓊之類的比他們二人更有血性和鬥志的武將。

穩,一切以穩為重,以穩為主——這個幾乎是歷代王朝在治理天下之時以及後期出現亡國徵兆和事件時所秉持的第一要訣,初登帝位的趙恆以及正處在權力過渡時期的宋朝也不能例外。況且,宋朝西邊的李繼遷和北邊的遼國可是一直都虎視眈眈,自古以來趁著對方國喪期間大舉興兵的事可是數不勝數。所以,至少眼下來說趙恆對軍政兩大系統的人事安排和調整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北宋帝國興亡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