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風暴來襲,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明池是宋朝的皇家別苑,又名西池,也叫教池,說西池是因為他的地理位置位於開封城的西面,說教池則是因為它最初是用來訓練水軍的地方。金明池始建於後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它是柴榮下令開鑿出來的一個用來訓練周朝水軍的人工湖。到了趙光義即位之後,全國已經基本完成了統一,大宋的水軍也不用整日在擠在小小的金明池裡舞刀弄槍,寬闊的長江以及長江流域各個偌大的湖泊可以任由他們在水裡縱情馳騁。
,!
趙光義登基伊始就下令擴大金明池的面積意圖要將它建成一座皇家別苑,為此他不惜動用了數萬軍隊參與施工和建設,另外還徵調各類工匠在水中建起了各種亭臺樓閣從而讓金明池變成了一座水上之城。整個工程一共耗時了七年時間才完成,而它整體竣工的標誌就是位於池中央的由五座殿宇圍建而成的水心殿的正式落成。
說它是一個人工湖其實不夠準確,因為它的周長在史料裡的記載不過是“九里三十步”,換算成如今的度量也就是五公里的樣子,因而它被稱作“金明池”是比較恰當的說法。
這是一個標準的四邊形人工水池,四面都有圍牆且設有多道大門,就如是一個被城牆圈圍起來的水上城市。在金明池的北面是汴河,池中之水就是引自於此,入水口就在水池的西北角。金明池的南門叫做欞星門,門的對面就是宋朝的另一座皇家園林瓊林苑,而與欞星門兩相對望的正是巍峨聳立的瓊林苑標誌性建築——寶津樓。
欞星門不單是一道大門,嚴格上來說它是一座城樓,在其往北數十步的地方是一座巨型的拱橋,名為仙橋,史載其:長數百步,橋面寬闊,朱漆欄盾,下排雁柱,中央隆起,如若飛虹,謂之駱駝虹。
宋朝的一步約為現在的一點五米,也就是說這座橋的長度至少是三百米以上。白天的時候這座朱欄玉砌的大橋尚且如若飛虹,很難想象當夜裡燈火通明之時這座大橋該有多麼的壯美。在仙橋的盡頭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位於水池中央位置的宮殿群水心殿,除了這座宮殿群外,水池上還另外建有用以讓人們休憩或賞景的各類亭臺樓閣。
不過,這些都不足以描述出金明池無與倫比的美麗傳說,而真正賦予它以鮮活生命力和人間煙火氣息的是把圍牆和水池間隔開來的堤岸。這是一條順著圍牆而走的寬闊大道,臨水的岸邊到處都是成片成林的柳樹和桃樹以及放眼可見的各種奇花異草和怪石。到了每年的初春時節,整個金明池可謂是春意盎然宛若人間仙境:水中瓊樓玉宇,倒影成雙,水面碧波盪漾,蓮藕成片,綠荷瑩珠,魚蝦成群,蛙聲奮啼。岸堤之上則是青草茵茵,花團錦簇,林間桃紅似錦,花間蜂蝶鼓翅,垂柳乘風戲水,枝頭鶯歌燕語,黃鸝爭鳴。
如此壯美的春色當然不能讓人獨享。宋朝官方在這方面就做得相當的開明和親民,每年的三月一日到四月八日金明池面向京城裡的所有市民開放,宋朝的皇帝有時候也會親臨此地與民同樂。到了那個時候,金明池就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成人版迪士尼樂園。他們在這裡不但可以與皇帝陛下一道欣賞這滿園肆意流淌的春色,還可以現場觀摩大宋水軍的閱兵大典,另外還有官方舉辦的賽龍舟比賽等娛樂活動。
等到皇帝回宮之後這裡就徹底成了百姓的樂園,小商小販們雲集於此各種叫賣,各類雜技表演也是奪人眼球,總之就是各種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這裡都應有盡有,百姓們還可以在這裡看戲聽曲甚至是把魚竿帶過來在池西的林蔭之下悠然垂釣。總而言之,每年初春時節這裡的場景絕對要遠遠勝過《清明上河圖》裡所展現出來的繁華和喧囂。
北宋的好多文人墨客甚至是朝廷大員都留下了有關於金明池的詩詞,這裡分別選梅堯臣和王安石的兩首詩以供賞析。
風光猶未老於人,獸口泉聲瀉碧津。一洗塵襟無俗慮,柳條開眼共看春——《次韻和江鄰幾送客回同過金明池》——梅堯臣。
宜秋西望碧參差,憶看鄉人禊飲時。斜倚水開花有思,緩隨風轉柳如痴。青天白日春常好,綠髮朱顏老自悲。跋馬臥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金明池》——王安石。
好了,關於金明池我們就暫且說到這裡,本人言辭拙劣尤不善寫景,因此金明池的壯美和以及水中那些宮殿樓臺的恢宏絢麗更是難以在此逐一呈現。如果對此感興趣可以去搜尋一下央視紀錄頻道《國寶檔案》的一期節目,名字就叫做《金明池爭標圖》。
我們之所以突然要提到金明池,原因就在於位於池中央的水心殿在公元982年的3月1日這天將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