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虎頭蛇尾,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朝發大軍出征西北其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徹底剿滅李繼遷,至於擒拿李繼捧不過就是摟草打兔子的事,可宋軍這一回如此興師動眾卻還是沒能抓住李繼遷,這讓開封城裡宋朝的各位頂級大佬們很是鬱悶。此時再又被趙光義從青州召回京城並出任左諫議大夫的寇準更是怒火攻心,他請求趙光義把幾年前被曹光實生擒的李繼遷的老母給直接砍了,如此以報復李繼遷對宋朝西北地區各個城池的不斷襲擾。趙光義正在猶豫要不要這樣乾的時候,從寇準嘴裡得知此事的參知政事呂端立馬跑去見趙光義並反對這樣做。

這位長得白白胖胖的六旬老頭兒覺得宋朝如果砍了李繼遷的老母會顯得有失大國身份和體面,而且這樣做也未必能對李繼遷有什麼震懾效果。呂端舉例說,當年項羽抓了劉邦的老爹並威脅說要煮了這個老頭子,但劉邦不但不求饒反而還請項羽到時候分他一碗肉湯,劉邦尚且如此,李繼遷這種沒有倫理觀念的蠻夷又怎麼可能因為自己母親的死活而跪地求饒呢?呂端認為與其殺了李繼遷的母親讓他更加堅定反宋的決心,還不如留著這個老太太讓李繼遷多少還有些顧忌。

因為呂端的這番勸告,李繼遷的老母因此而保住了自己的老命,趙光義下令將李繼遷的老母遷往延州(今陝西延安)居住並好生安奉,而這個老太太最後也算是得了個善終——老病而死。

要說這呂端可真是仁德寬厚,但以君子之道事小人最終倒黴吃虧的永遠是君子,要不然“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句話又從何而來呢?李繼遷可不會感激宋朝把他的老母好吃好喝地供養起來,在他這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而親情倫理和生養之恩或許在他的心裡都是小節,他想要做的事有且只有一件——重建並復興黨項人的基業。

當得知李繼隆準備在銀州和夏州之間的南界山增設諸多的零星軍事堡寨之後,李繼遷頓時大驚失色,他深知此舉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之前他領著自己的党項騎兵在這片區域裡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完全就跟逛澡堂子似的,可一旦這些東西建成以後,他今後要想再過來搶個劫什麼的就很有可能一路上到處絆跟頭。即使最後滿頭是包地搶了點東西,可在這回去的路上他還得小心再次被絆倒,搞不好他連自己的小命都得丟在這條路上。

既然以後不好再去搶劫,李繼遷便決定一次性地搶個夠。趁著李繼隆的大軍此時還在夏州忙著拆牆,李繼遷率兵扼守住通往夏州的各處路口並脅迫銀州和綏州等地的党項各個部落隨他一起去往他的新家烏白池。這個烏白池其實是烏池和白池兩座鹽池的合稱,它位於今天的寧夏鹽池縣和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之間。可是,值此宋朝大軍陳境之時,這些本就已經宣誓效忠宋朝且在本地生息年久的党項人怎麼可能拖兒帶口地跟著你李繼遷去沙漠裡做亡命之徒?

面對一眾部落的抗拒,李繼遷可能也是急眼了,於是他開始用暴力手段進行強制拆遷,但隨即他就遭到了報復。那些不願被李繼遷裹脅的党項人在其部落首領的帶領下抄起傢伙就跟李繼遷的拆遷大隊幹了起來,繼而這形成了一股武裝抗拒李繼遷的洪流。李繼遷在驚愕之中倉促應戰,但這一仗他敗了,而且連他的一個弟弟也在這場因為暴力拆遷而導致的大規模流血衝突裡丟了小命。回去的路上李繼遷是既悲又怒,他心疼弟弟的死,他更搞不懂這些人為什麼要砍他?大家同是党項人,可為什麼就不能擰成一股繩反而還要相互砍殺?

他當然不懂,因為他是党項貴族,有著所謂的高貴王族血統,可對於普通的党項人來說不管是李繼遷還是趙光義,只要能讓他們過安生日子誰當他們的老大都無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說到底,所有的爭權奪利都是既得利益集團和新興利益集團之間的事,但可悲的地方也就在這裡,無論是誰最終勝出,充當炮灰和犧牲品的永遠是那些只求吃口飽飯的小蝦米。

現在擺在李繼遷面前的是一盤死棋,他被李繼隆分屯在各個城池的宋軍死死地壓制在荒郊野地裡,在大宋強大的軍威震懾之下,党項的各個部族也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去向他表示同情和慰問。生存成了李繼遷的一個天大的難題,烏白池這個地方有青鹽不假,可他總不能讓跟著他的部族和士兵每天都吃青鹽吧?狠下心出去搶劫又會正中宋軍的下懷被打個片甲不留,不去搶一把又會被餓死困死,面對如此危局,李繼遷決定再當一回“大丈夫”。

各位不要誤會,我不是說李繼遷決定要當一個敢於出去跟宋軍拼個你死我活的烈丈夫,而是他決定再次向趙光義認錯並希望趙光義能夠原諒他。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說的是這種大丈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