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將門世家,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門世家。

折氏一門世代為中原王朝鎮守府州,自折御卿之後,其後世子孫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皆為北宋名將,無論是抵禦遼國還是後來在參與對西夏的戰爭中他們都衝鋒在前。家門如此名將輩出且歷代子孫都為宋朝立下過赫赫軍功,再加上折家數代人對宋朝蒼天可鑑的耿耿忠心,我們據此說折家是北宋第一將門世家其實也毫不為過。一切如正史裡對摺氏所描述的那樣:雖不無世卿之嫌,然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扞,可謂無負於宋者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最後再說兩點,《楊家將》裡的主人公楊業的妻子——那位小說裡的佘太君正是折御卿的親姐姐。小說裡給她改了姓,但她真正的姓氏其實是折。另外,折氏一門其實是和李繼捧與李繼遷家族一樣,他們都是党項族人,但不同的是,折氏世代忠於中原王朝並隨時聽候調遣,而李氏家族裡則出了一個畢生矢志抗宋且立志於稱霸一方的時代梟雄李繼遷。

有一個設想很有意思,如果李繼捧當初沒有因為李氏家族的內亂而向大宋獻地,那麼作為旁系的李繼遷是否會有出頭的那一天?又是否會有後來的赫赫聲名以及那一番足以讓他死而無憾的驕人功績呢?或者說,李繼遷是否有可能會像折御卿一樣成為拱衛宋朝西北邊疆甚至是把遼國人打得丟盔棄甲的一代名將呢?

如此畫面著實大美,美不勝收!

好了,回過頭我們再來說韓德威在公元995年正月的這次南下犯邊。

韓德威此次進犯其實也不是想攻城掠地,史書上沒有對其出兵原因的記載,估計也就是出於習慣帶著一大票人過來想搶一些漂亮姑娘和錢財回去,這種事有一個專用詞彙——打草谷。

遼國在未完全漢化之前是不給士兵提供糧餉的,除了皇帝的近衛親軍,其他士兵基本上都是自備兵器和戰馬,這些人平時是牧民,扔下馬鞭拿起刀槍跨上戰馬就是士兵。遼國的軍隊之所以戰力強悍,除了本身騎射技術高超以外,這種透過戰爭的掠奪可以快速發家致富的獎勵機制也是一大原因,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所搶到的一切的物品(包括女人)都是他們的私人財產,這可比什麼戰後發賞之類的口頭承諾更能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慾望。

蕭燕燕當政時期,遼國在各方面都已經開始逐步且深入地進入漢化,比如他們也開始由政府出資為軍隊增置武器裝備以及為士兵按時發放軍餉。但是,對於韓德威麾下的這種常年都在邊關待著的遼軍來說,打草谷就是掙外快,而且這比工資還掙得多。再者說,山高皇帝遠,他們出去打個草谷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作為主帥,韓德威帶著大夥兒一起出去打草谷反而還可以為他博得一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既是如此,何樂而不為?

按說你韓德威要來打草谷也不是不可以,畢竟你常幹這事,可你來個百八十人也就算了,這次竟然帶著幾萬人來打草谷就實在是有些囂張了。另外,韓德威這次出兵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被他強行徵調的這些部落武裝有好些是不願意來跟他搶劫的,這些人不但有牴觸情緒甚至還對這次強行徵兵的韓德威懷有很深的敵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對韓德威極為不利的情況,那就是在他進兵之前就已經走漏了風聲。這次被韓德威所裹挾的党項部落裡有人提前將此事告知給了同為党項人的折御卿,此人甚至連韓德威的進兵路線也都一併告知給了折御清,這就讓折御卿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應對此次戰事。為了達到攻擊的突然性,自以為聰明的韓德威這次決定不走大路而是走地勢險峻且道路崎嶇的山路,折御卿將計就計決定在遼國人回軍的路上設下伏兵以待之。

遼軍一路上暢通無阻地進入了宋境之內,但折御清早就下令府州全境實施堅壁清野戰術,本以為能夠發一筆橫財的遼軍走了老半天卻什麼也沒搶到。如此局面讓韓德威猛然發覺情況好像有些不對勁兒,他深知如果繼續這麼走下去,那他這幾萬人馬很有可能會前胸貼後背地往回趕。在進退之間幾度猶豫之後,儘管心裡有萬千個不情願,但韓德威最後還是被迫下令原路回軍,他這一次的大掃蕩最終以兩手空空而慘淡收場。

垂頭喪氣的遼軍在行至子河汊時,折御卿提前埋伏在此處的伏兵突然殺出,一路行軍的遼軍面對宋軍的突襲根本毫無準備,而宋軍則是一陣瘋狂地砍殺。就在兩軍激烈交鋒之時,遼軍的身後突然著了“大火”——戰前被韓德威裹挾的數個党項部落在這個時候突然反水,為大軍充當後衛的他們詐言有大股宋軍從後面衝了過來並以敗兵之勢衝擊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世界:占人師的擺爛人生

白夜羽然

縱橫諸天從港綜世界開始

鑌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