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尋找救命的蠻夷,十萬大山:1840,我是7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加碼條件,得到更多了。
十一月十九日,琦善到了廣州,立即開始與英軍接觸,這一接觸,琦善知道自己掉入坑裡了,割讓香港,開放通商口岸,這都是他無權答應也不敢答應的事情。他此時已經不敢報喜不報憂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琦善奏報廣東會談,義律提出另行劃給英軍一處才能退還定海,此舉引起道光帝的不滿,認為英人的要求過分,下令琦善在廣州備戰。
道光帝著在浙江負責的欽差大臣伊里布一定要通加圍剿佔領定海的英軍。期望在戰場上取得進展,在談判桌上爭取主動。
十二月七日,道光帝又諭伊里布將英軍剿滅,並令所撤防兵,留浙備防。但伊里布知道打不過英軍,便拖延觀望,畏敵拒絕進兵,竟然向道光帝奏稱“制夷之策,在嚴守不在力戰。
此時,新任兩廣提督琦善一邊在談判中不斷拖延,一邊增鑄火炮,並從廣東各地調兵至虎門,在社會上招納鄉勇,此時虎門兵力達到人。
此時的琦善一心要解決這個天大麻煩,根本煩不到其他的事情。打仗還要上下同心,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所以他並沒有去折騰兩廣官場,培植自己的勢力,而是不斷強調團結一致,共御外敵。
從廣州傳來的訊息,讓李九章暫時放下了心,但此時的氣氛,也不宜做更多的動作。
他小心翼翼吸取上次的教訓,加強了海防的巡邏,甚至把縣衙的人都頂上去,千萬不能出漏子。
至於團練的事情,能不提就不提,暫時隨他去吧。聽人說,琦善也在招錄鄉勇,那麼這個團練暫時也不能裁撤。
此時的李九章也希望接替林則徐的琦善能夠打一場勝戰,狠狠教訓英軍。
勝利之後,龍顏大悅,或許,林則徐大人可以有一線生機,自己是不管繼續跟隨還是留在防城縣,也算多一條後路。
張武已經在防城縣縣衙當差役多年,伺候過好幾任知縣老爺,總體來說,他還是覺得李九章這個知縣老爺是蠻好的,沒那麼貪墨,也比較公道。
李九章交代他尋人的事情他也比較上心,再說,那兩個蠻夷也是救了他一命。
當天六七個海賊,自己要麼丟了老夫人和小姐逃走,回來後被李九章砍了,要麼在那裡抵死保護老夫人和小姐,被海賊砍死。那天若非那兩個蠻夷,自己真的死路一條。
張武雖然是差役,穿的是官服,但他也不敢輕易上十萬大山。
蠻夷,尤其是瑤人認死理,持個不知道那一朝皇帝答應的文書,非說山林屬於瑤人的,人手少去那裡找事等於找死。
瑤人靠打獵交換生活用品,火銃和弓箭、刀每個寨子都有,也是不好相與的。
不過,既然是瑤人,肯定是要下山的,既然下山交易,就有平地瑤知道。
山上不敢去,山下還是可以行走的。
於是張武便從平地瑤那裡去打聽。政府下鄉,自然找村長,官府下鄉,首選的自然是保長。
張武利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把平地瑤的幾個保長那裡都轉了一遍,都問一問。
不巧的是,這邊的保長黃有亮是送上門來的。黃有亮現在生意好,經常到防城縣來,就恰巧被張武碰上了。
張武於是將黃有亮拉到邊上,詢問他那邊幾個瑤寨穿著衣服的式樣。
瑤人有的寨子服裝很特別,很好描述,但張武描述的是一般瑤人穿的服裝,藍色定染的土布衣服,腰間和纏頭有些花色,這和很多瑤寨都符合。
黃有亮一方面不是很能肯定,一方面也怕與赤腰瑤寨有關。
這快一年了,赤腰瑤寨不但化解了他在籌措團練上的難事,而且還給他做紅薯酒的生意,還經常大筆購置物品,讓他賺了不少。
尋思之下,他還是決定遮掩遮掩再說,反正張武描述的也含含糊糊。
黃有亮說張武老爺你這說的大部分瑤人都符合,可看清了刺繡啥的,或者纏頭腰帶顏色有哪幾種,怎麼排列的。
張武心想,當時逃命要緊,哪裡記得看這麼仔細,等想起仔細看的時候,人家都走遠了。於是說不能確定也不要緊,回去幫忙打聽,這兩個瑤人個子特別高,比尋常瑤人都高。
黃有亮故意思索一下說:“莫不是山那邊過來的瑤人,他們有時候也過來。”
這一句話有些影響了張武,張武的思緒被帶向了山那邊的上思府,心想怎麼去那邊查訪,於是就囑託黃有亮回去再打聽打聽。
黃有亮回到家裡,便差了人去河對面的赤腰瑤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