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榮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大王萬萬不可,你的榮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dt>
&esp;&esp;高洵之覺得自己也想吐血了。
&esp;&esp;默默嚥下這口氣,高洵之到底還是保持住了理智,扶了扶額,他說道:“好罷,就算大王並不介意蕭融的性格,可他是個士人,能留存於大王身邊,還與大王相處良好計程車人,只他一人,大王可有想過這是什麼原因?”
&esp;&esp;屈雲滅的直覺起作用了,他意識到這個問題裡面有個坑,抬起頭,他盯著高洵之,看似鎮定,其實心裡已經隱隱的緊張了起來。
&esp;&esp;思來想去,他給了一個保守的回答:“因為他聰慧。”
&esp;&esp;高洵之一哂:“聰慧之人有的是,但與大王脾性相投的人不多,這雁門關,離中原腹地著實太遠,像蕭融這樣如此堅定追隨大王的人,又太少了,是以到了今天,大王身邊也只有一個蕭融而已。”
&esp;&esp;屈雲滅聽懂了,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不堅定的人,本王也不需要。”
&esp;&esp;高洵之問他:“若蕭融有一天也走了呢?”
&esp;&esp;屈雲滅望著他的眼神一凝,片刻之後,他又神色如常的低下了頭:“走便走了,沒什麼可說的。”
&esp;&esp;高洵之搖搖頭:“大王,道理不是這樣的。以前你是少將軍,是滅虜將軍,是鎮北大將軍,你需要做的只是殺敵。可如今你是鎮北王了,你驅逐了胡人,令淮水之北重見天日,無數的人將你視作希望,蕭融如此,我亦如此,蕭融為了追隨你,願意拖著病體長途奔襲三千里,他想見到的,是知人善任、雄心勃勃的鎮北王。”
&esp;&esp;“若有一日,他發現大王並非是他期待的那樣,大王走的路,不是他想走的路,那以蕭融的性格,他還會這樣堅定的追隨你嗎?”
&esp;&esp;屈雲滅想起雁門關上,涼月之下,蕭融對他說的那些話。
&esp;&esp;但他最終回答給高洵之的,是蕭融一開始就教給他的那四個字:“人心難測。”
&esp;&esp;高洵之嘆了一聲:“是啊,像蕭融這樣的人,以後還有很多很多,或許都不如他這樣得大王的心,但他們的抱負、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大王如今烈火烹油,這鎮北王的位子,既坐了,就絕不能再下來,我們需要更多的蕭融,也需要照看到他們的意願。”
&esp;&esp;鎮北軍裡的老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如今再走在軍中,高洵之幾乎看不到幾個熟面孔,這鎮北軍早就不是他年輕時的模樣了,可屈雲滅,好像還在固執的希望把鎮北軍維持在他爹、他大哥還在時候的樸實樣子。
&esp;&esp;說著說著,高洵之都把自己給說傷心了。其實他也很不解,為什麼屈雲滅總想守著雁門關,論起祖籍,他們全都不是雁門關的人,論起回憶,兩次惡戰,早就覆蓋了所有的歡顏笑語。
&esp;&esp;這時候,屈雲滅抬起頭,像小時候那樣,小聲的問了他一個問題:“若不在雁門關,我與眾將士還能去哪裡呢?”
&esp;&esp;高洵之怔了一下,然後低下頭喝了口酒,等酒盞落到桌子上,他才再次抬頭,嘴角掛著平時的溫笑:“讓先生們商議便是,不論去哪,只要人還在就行了。”
&esp;&esp;屈雲滅把玩著酒盞,半晌之後,還是搖搖頭:“以後再議吧。”*
&esp;&esp;李修衡被帶回來以後,遭到了慘無人道的毆打,他當年棄關逃走,讓其他人獨自拼命,凡是經歷了這件事的人,基本上都對他恨之入骨。
&esp;&esp;簡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爹孃都死在了那場戰爭中,他恨不得親手殺了李修衡。
&esp;&esp;但他不會這麼做,殺他的事,得讓大王親自來,論起血海深仇,還是他和大王更深一些。
&esp;&esp;蕭融在睡飽吃飽以後,也去看過一次,他是想問出來清風教到底在跟誰合作,但很可惜,李修衡太廢物了,他就見過教主一回,對於教內的情況也是兩眼一抹黑,據他自己說,清風教許諾給他,事成之後送他兩萬的兵馬和糧草。
&esp;&esp;兩萬……這都等於一個小軍閥了,清風教再富也不至於割肉飼虎吧,蕭融一聽就知道是騙他的,但李修衡信了。
&esp;&esp;蕭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