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康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孫策定江東,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南國康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河東去,浪滔滔,猶記孫郎英物。少年豪雄,提勁旅,橫掃江東似鐵。想那項王,破釜沉舟,氣概衝雲天,孫郎亦勇,劍指山河缺。
霸業千秋,談笑裡,多少仇讎灰滅。戰鼓方休,威名傳四海,古今稱絕。芳草斜陽,尚留當時雄轍。
念奴嬌。孫策贊
上文書說道劉備與賈詡商定,因呂布派高順,張遼帶兵夾擊淮陰,移師廣陵,來不及沒防,被袁術大兵劫營,損失過半,後呂、劉修好,劉備屯紮小沛。暫且擱置不提,單說袁術大勝劉備,召帳下文武在壽春設宴慶賀。忽報孫策徵廬江太守陸康,大勝而回。
術喚策至,孫策拜於堂下,術問勞以畢,便令侍坐飲宴。原來孫堅亡後,策退歸江南,禮賢下士。孫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與徐州陶謙不和,孫策令人奉母去住曲阿,自己帶人去投袁術。袁術愛他勇猛過人,便任命他為懷義校尉,派他攻打涇縣大帥祖朗得勝而回,術見策有勇略,又使往廬江,亦復勝而回。
(英布投生孫權,坐享其成,所以必須敘述一下父孫堅,兄孫策之勇略,為孫權出揚稍作鋪墊)
獻帝建安四年,孫策大破廬江太守陸康,卻因袁術傲慢無禮,心裡鬱悶,心思父親何等英雄,自己又是這等頹廢,不覺有感,禁不住大放悲聲,當下被父親舊部丹陽故郡人朱治撞見,治問清原由後,獻言曰:“君何不假言向袁術求借兵馬,以救舅為名,開拓江東。成就自己的霸業,何必久困於他的手下乎”?
兩人正商議時,又有一人進來說道,你們的計劃我知道了,我手下也有幾百人馬,可以助你們一臂之力。孫策舉目視之,乃袁術帳下謀士,汝南人呂範,字子衡。策大喜,邀之共議。範曰“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孫策曰“這道無妨,我有先父留下的傳國玉璽,可以當質”。範曰“袁術早就就想得此物久矣,真以此為憑,術定能發兵。
三人商量好之後,孫策去見袁術曰“父仇暫時不能得報,今母舅吳景又被劉繇所逼,策老母家人都在曲阿,早晚都有性命之憂,策望主公發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恐明公不信,特留下傳國玉璽為憑,權當質當。
術聞有玉璽,喚取而視之曰“吾並不是要你玉璽,今權留在此,你帶五千人馬同去,平定之後可速歸來。現你職位卑微,難掌大權,吾表你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以便統軍之便。孫策大喜連連叩拜“多謝明公”!
於是孫策帶領朱治,呂範。舊將黃蓋,程普,韓當等人,擇日起兵行至歷陽,見一彪人馬迎面而來。當先一人,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見了孫策,納頭便拜。策視其人,乃是廬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二人在舒城住過,交往密切,周瑜小孫策三月,故以兄視之,今來探望叔父周尚,遇見了孫策,二人相見大喜,周瑜問清楚了孫策的情況,表示原助孫策一臂之力,效犬馬之勞,共圖大事,孫策大喜,並把朱治,呂範,韓當,程普和黃蓋引見給他,並對眾人說道:“吾得公瑾,如游魚得水,飛鳥投林,將來軍事以公瑾為首,如我一般,諸公切記。(雖豎立瑜之威望,然猶交待後事一般)
眾人稱是。周瑜對孫策曰“吾兄欲成大事,何不求江東二張為助”。策曰“二張何許人也”?瑜曰“一是彭城人張昭,字子布;一是廣陵人張紘,字子綱,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避亂隱居在此,乃兄可重聘之”!
孫策命人帶重禮聘二人出山相助,二張俱辭不至。孫策遂親到其家,與語大悅。復懇請求之,二人才允。三人同回軍中,策委任張昭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張紘為參謀、兼正議校尉。大家共同商議討伐劉繇。
卻說楊州刺史劉繇,是兗州刺史劉岱的親弟,曾扎屯壽春,因被袁術驅逐,才駐典阿。當下見孫策率兵至,集眾將商議,部將張英原帶一軍屯於牛渚,阻住孫策進兵。於是兩家在牛諸灘上進行會戰,黃蓋出馬大戰張英。正在膠著之時,張英後軍大亂,人報寨中火起,張英急忙回軍,孫策掩兵追趕,張英棄了牛渚,望深山而逃。孫策得了牛渚,又收了放火燒了張英後營的蔣欽,周泰,並得降兵四千餘人,糧食兵器不計其數。
遂即進兵神亭。劉繇命張英領兵在零陵城拒敵,親自領兵與孫策對峙於神亭。在曲阿小將的相助下,劉繇的部隊也沒有多大損失。後來周瑜分兵取了曲阿,收降了廬江松滋人陳武,致便劉繇後院起火,乃率眾退往秣陵,孫策又兵分五路劫營,劉繇大敗,只得領敗殘兵馬連夜往涇縣而去。
孫策又收了大將陳武,他見陳武威儀不俗,便委任為校尉,令他為先鋒攻擊薜札。兩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