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康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當陽橋,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南國康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紳兄弟二人又帶兵岀束攔截,一個使大斧,一個使畫杆戟,大喝一聲“趙雲快下馬受縛,免你一死”!
兄弟二人勇氣雖佳,但現實無比殘酷。只見趙雲挺槍便刺,鍾縉舉斧相迎,戰不到三合,便被趙雲一槍刺死;雲奪路就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又被趙雲回手一劍砍掉半邊腦袋,死屍掉在地上。攔路的兵卒俱被衝散,趙雲終於殺岀重圍,望長坂橋而去,忽然背後喊聲又起,原來是李典又帶兵追來,趙雲因人馬俱乏,不敢接戰。
他立刻縱馬上橋,大叫“翼德援我”!張飛立馬橋上,叫聲子龍速行,追兵吾自擋之。雲縱馬過去,行了二十多里,在土崗前見到劉備等人暫憩於樹下,趙雲上前挺糜夫人的事情說了一遍,並在懷中解下阿斗遞與玄德,劉備接子在手,見阿斗睡得正香,他為了安撫趙雲,把孩子往地上一拋,“為這孺子,幾乎損吾一員上將”。
趙雲連忙接住,上拜泣而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主公之大恩也”!
長坂坡之戰,趙雲肩負保護主公家眷的重任,為了不辜負劉備對自己的信任,趙雲不顧自己的身死,七進七出於亂軍之中,救回了簡雍,糜竺和甘夫人的性命,又歷經艱難困苦,馬踏敵軍將士無數,單是都尉以上的將領就被他斬殺了五十多員,最終把先主唯一的骨肉阿斗平安的護送到劉備的身邊,留下了千秋美名,而長扳坡前保阿斗也作為一名戰將忠心護主的史話一直流傳到現在。
有詞牌卜運算元單贊他在長坂坡前七進七出的壯景。
“峰火照當陽,曹陣如雲布。孤膽英雄趙子龍,七進豪情赴。
銀槍梨花舞,白馬踏霜霧。懷抱幼主闖重圍,忠心傳千古”。
他和劉備三人雖未結金蘭,卻很有緣份,他的忠勇節義,跟桃園結義的三人也沒有兩樣,多次匹馬單槍闖敵營,英風銳氣讓敵人提起都在顫抖,子龍啊,趙子龍,你真的舉世無雙,不愧後來封為五虎上將,威名永遠流傳!
李典帶眾人來到橋邊,見張飛據水斷橋,只見他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於橋頭。又見橋後林中塵土飛揚,他疑有伏兵,當下不敢前進。少頃,曹仁,曹洪,于禁,李典,夏侯惇兄弟,樂進,許都和曹純帶著虎豹騎來到,見張飛怒目橫眉,立馬橋上,因懼林中埋伏,不敢上橋爭鋒,無奈只得停下,一面派人報知曹操,等待曹操親來。
曹操聽報,帶著親衛而來。張飛見曹軍隊中現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知道是曹操親來,他料是曹操心疑,親自來檢視。飛乃對著曹操大喝一聲,“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當下聲如巨雷,曹軍人馬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左右去了傘蓋,他對左右人說“昔日關雲長曾說過,張翼德在萬軍之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一樣,今日相逢,不可大意”。
這時張飛又大喝一聲“呔,燕人張飛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飛如此氣概,已有退意。張飛見曹操後軍陣角移動,他不失時機的又吼了一聲“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有什麼意圖”。話音未落,曹操身後夏侯傑驚得肝腸俱斷,翻身落馬,原來他在與趙雲的拼鬥中已經有了陰影,又見張飛凶神惡煞一般,當時調整不了心態,才墜馬而死。曹操見狀,回馬先走,眾兵將勒轉馬頭跟上,往西退去。一時之間難以控制隊形,兵士互相踐踏,有些還死於非命。有詩讚曰:
“張飛怒目眼圓睜,當陽長坂殺氣生。一聲暴喝如雷震,嚇退曹操百萬兵”。
卻說曹操懼怕張飛之威,驟馬往西而走,冠簪俱落。披髮而逃,眾將一齊跟上,有李典許褚上前扯住轡環,曹操才停下馬來。
于禁對他說“丞相不要怕,料張飛一人,身後也不過二十餘騎。有什麼可怕的,今如回兵殺去,劉備可擒也”,曹操神色才稍微好了一點兒,他命令李典,許褚二人往當陽橋察看情況。
張飛見曹操退兵二三十里,他當下令林中騎兵解下馬尾上的樹枝,帶上二十燕將,向東來追玄德。當下大家整裝上馬,保護著家人從小路走漢津,往沔陽路而行。曹操也等著二將的回報,許久有一士兵報說張飛還在橋上晃悠,二位將軍請示丞相咋辦?
在當陽長坂坡之戰中,趙雲的單騎救主,和張翼德的據水斷橋,都是經典而悽美的故事,同樣的流傳到民間。張飛據水斷橋不但擋住了曹操的追兵,為劉備贏得了休整的時間,也為趙雲的後續提供了保障,單是幾聲怒吼就嚇死了曹軍戰將夏侯傑。也有詞牌臨江仙贊他的當陽橋戰績。
“長坂坡前塵漫卷,八龍橋下水洶。曹軍百萬勢如龍。張飛膛目立,孤膽傲蒼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