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康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劉備登基-下,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南國康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在荊襄,而卿在孤身邊,請卿為孤試決”!
桓侯觀看完表文,問先主曰“王上意下如何呢”?先主曰“孤雖漢皇后裔,孝景皇帝玄孫。然未有德澤與萬民,今若自稱為帝,與謀篡何異”?
桓侯故意神色嚴肅曰“臣有一言,請主上細聽,臣正要與王上恭賀,聽說王上已經得到了大魏詔敕,封為了大魏漢中王,並且已經拜表去謝恩了”。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劉備勃然變色,怒聲質問曰“汝此語從何說起”?諸葛亮輕搖羽扇的手不停的打顫,龐士元更是瞪大了眼睛;賈文和陰沉著臉,陳長文似欲淚滴。眾文官武將面面相覷,不知道這張桓侯在鼓搗些啥。
先主怒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孤豈會效命於亂臣賊子,自損清譽乎?劉備語氣堅定,擲地有聲。
桓侯見狀,心中暗喜,他對漢中王曰“那主上為什麼不依從大家的勸進,繼承大統以抗曹丕,恢復漢家疆土?須知當前只有兩條路可供主上選擇,要麼依從眾臣之所請,登上九五之尊,號召天下有識之士舉兵北伐,驅逐曹逆,以復漢家宮闕;要麼以藩服屈於曹賊,做曹魏之一鎮藩王。
諸葛亮、賈文和麵面相覷,懸著的心才落下地來,他們暗道,“還真不能小看這個涿郡屠夫,果然真有說詞,在這兩難的選擇下,相信漢中王自然會從眾人之請,選擇繼統登基。龐士元和陳長文則是對看一眼,曰“這也行?我等為什麼就想不到如此進言呢”?
且說先主聽後,馬上陷入了沉思,他彷彿看到了漢獻帝劉協失望的眼神,彷彿看到了那一班逆臣一副張牙舞爪的醜惡嘴臉,他更是想到了蜀漢當前的處境,曹魏虎視眈眈,孫吳態度曖昧。
自思若不遂眾人之意稱帝,又怎能凝聚人心北伐與東征!如何重整漢家疆土?興復漢室?可是一旦稱帝,又將面臨各方的壓力,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諸葛亮見漢中王還在遲疑,他也上前奏道“王駕千歲,常言說得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今眾臣齊心,萬姓擁戴,正是王上稱帝的大好時機,就向翼德所說的那樣,只有即位稱尊,方能號召全民北伐,以復漢室天下,為孝愍皇帝報仇雪冤”。若在遲疑,必將冷了萬眾擁戴之心,影響北伐大業的程序。
劉備抬眼,他打量著張飛,諸葛亮、龐士元、賈文和與陳長文等一眾文武群僚,終於下定了決心。“好!孤即遵從三弟、二位軍師以及文和、長文等眾卿的大義,稱帝以續漢統,立國號漢,定都成都,高舉恢復大漢的旗幟,把歷史寫進光輝的一頁”。
公元221年,即魏文帝黃初二年農曆三月十四日,劉備在成都西郊設壇祭天,大建了九斿紅旗隨風飄蕩,劉備身穿帝王服飾,威風凜凜,神采奕奕的率領眾臣祭告太廟。正式稱帝登基,國號漢,歷史上稱為蜀漢,正式定都成都,改元彰武。因後來諡號為昭烈皇帝,下文中直接稱劉備為昭烈帝。並立吳氏為皇后,劉禪為皇太子,並冊封張飛之長女為皇太子妃,劉永為魯王,冊封驃騎將軍馬超之女馬文淑為魯王妃。劉理為梁王。冊費觀之女費婷婷為梁王妃。遙封關羽為荊王,張飛昇封為定國王,仍任蜀漢兵馬大元帥,總督蜀漢兵馬事,併兼任司隸校尉。
加封諸葛亮,龐統為左右丞相,加賈詡為司空,陳群為司徒,其餘臣僚俱加升三級,並大赦天下。三州軍民,無不歡悅。
不過張飛堅決不接受受封王爵,他以漢高祖曾與臣下擬定下白馬之盟,非劉姓之人不得封王的理念拒絕了昭烈帝。帝不悅曰“卿即為朕弟,亦可算著半個漢家子孫,且有特殊功勳於朕,闕封親王尚可,何在區區一王爵,卿可受之,難道要朕三下旨意加封才受乎”?飛堅持不受封,兩個僵持,丞相諸葛亮進言曰“啟稟吾皇,翼德即堅持不受封王,乃高風亮節之舉,非劉姓不可封王亦合祖制;而他有特殊功勳,可加封為上柱國,請旨定奪”。
於是昭烈帝依諸葛丞相之奏請,下旨特封張飛為上柱國,仍賜一等定國公,賜桓侯之譽領司隸校尉,監察百官。並封夏侯涓為正一品誥命定國夫人。封樊迎春、張靈、張珊、劉小英、劉小琳併為從一品誥命定國夫人。
昭烈帝又下旨,責成張飛,諸葛亮、龐統組成了一個三人團,作為最高的決策層,統籌一應軍國重任,兄聽命於皇帝,不受群臣干擾,不管征伐、還是地方財政,民政一應錢糧賦稅皆由三人裁奪。為什麼後來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表文中提到只有薄田十五頃,桑八百株呢?
因為誰都知道,要想制人必先制己,你執政若不從自己開始,又何以服眾呢?還有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