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兩二鍋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分勝負,十三皇子,壹兩二鍋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鮮很有自信,憑李悅的本事,短時間內他是無法擊敗自己留守的部隊的,所以他能夠從容的整頓隊伍,向主戰場的方向行軍。
見楚兵撤退,楊雲也按照既定的策略,由郭龍和顏雄帶領手下士兵,在楚軍後面襲擾。
可是於鮮也非泛泛之輩,雖然是撤兵,但隊伍卻整頓的整整齊齊,並且來留下了斷後計程車兵。在這種情況下,封地士兵的襲擾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不過這一情況,也在楊雲等人的預料之中。沒有李悅率領的大涪主力部隊的配合,他手下的這一點人,拿於鮮手下的楚軍精銳也沒有多少辦法。
得知這一情況,楊雲也知道事不可為,於是他乾脆將部隊撤了回來。這一次守衛楊縣,士兵損傷十分嚴重,現在也需要好好整頓一下。
這一次守衛楊縣的三萬五千人,折損了一半多計程車兵,現在倖存的守城士兵,加上傷兵都不到一萬五千人。
不過幸好,劉遠從百姓中訓練出了一萬新兵,這些一新兵由於剛剛參戰不久,楚兵就撤退了,所以傷亡並不大。
另外一個有利因素就是,這一次殘酷的守城戰,倖存的一萬多封地士兵,經過戰火的洗禮,他們已經成為能打硬仗的悍士,這可是封地以後的寶貝。
正如於鮮所料,李悅率領的幾十萬大涪士兵,向楚軍發起猛烈的攻擊,但是在楚軍的嚴防死守之下,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戰果。
等於鮮帶著隊伍回來之前,早被嚇破膽的李悅,連忙帶著手下部隊,匆忙地回到自己守護的城池裡。
李悅的所作所為,也也讓雲州前線的一些將領十分不滿,特別是龍武軍統帥蒙武,還有旬陽關守將。
在於鮮帶著一部分出兵攻打楊雲封地的時候,雲州城的龍武軍統帥蒙武和旬陽關的守兵多次向李悅建議,要趁這個機會,向楚兵發起攻擊。
可是李悅總以時機未到為由,遲遲不願發兵,因為李悅是此次的前線總指揮,雲州城和旬陽關計程車兵也歸他排程,沒有他的命令,這兩部分士兵也不能行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好機會從眼前溜過。
好不容易等到李悅同意出兵,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他又瞻前顧後,不管將全部兵力投入到攻擊中,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於鮮撤兵回來。
其實,在於鮮回兵的時候,李悅有一個更好的機會可以挫敗楚兵。
那就是和楊縣的楊雲聯絡,讓楊雲從封地派出士兵,從後面對於鮮所率的楚兵進行攻擊,而李悅則抽出一部分兵馬,從前面對於鮮進行前後夾擊,這樣的話,一定會給予於鮮重創的。
可是眾人的建議,卻被李悅否決了。李悅知道,自己在前線統帥的職位本來就不服眾,如果再讓楊雲立下大功,雲州這些將領更不願意聽自己的指揮了。
在這些原因下,大涪軍隊錯過了好幾次擊敗楚軍的機會,讓於鮮從容地回到主戰場。
好多人都以為,於鮮回到主戰場之後,會再一次向大涪發起攻擊,進一步擴大戰果,所以雙方都做好了,再一次戰鬥的準備。
可是讓雙方都覺得奇怪的是,於鮮居然撤兵了。楚兵放棄了許多奪來的城池和土地,撤回了兩國的邊境地帶。
於鮮這一舉動,在涪楚兩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也不知道李悅向新皇楊獻說了些什麼,不久朝廷旨意下來。說是司空李悅帶領大涪士兵,給楚軍施加了強大的壓力,逼得於鮮不得不選擇退兵。
為了表彰李悅的戰功,朝廷還給司空李悅加封為護國公,這國公雖然是一個虛職,但是卻確定了李悅朝中第一大臣的地位。
而在楊縣成功阻擊於鮮的楊雲,卻像被朝廷忘記了似的,顯然是李悅在向朝廷報告的時候,有意忽略了楊雲的功勞。
不過對於楊雲而言,這反而是一件好事。他就是不願意讓朝廷注意到自己,對皇位都不感興趣的他,又如何在乎這一點點獎賞呢?
要是因為這一次大戰,引起了自己二哥的注意,讓這位大涪的新皇帝針對自己的話,自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回到楚陽城的於鮮,卻成了楚國朝中大臣指責物件。本來,楚國朝中許多大臣,對於於鮮年紀輕輕擔任楚軍兵馬大元帥一職,就有諸多不滿。
現在他居然在佔領優勢的情況下,放棄了繼續對大涪人的攻擊,終於讓楚國朝中眾大臣找到指責於鮮的理由。
在這種情況下,楚國朝廷彈劾於鮮的摺子,在楚王趙元讓的面前堆得厚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