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漢的天真變了
火柴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大漢的天真變了,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火柴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行事,卻因手段嚴苛,被眾人側目,遭世人不齒。
那無數個日夜,他行走在朝堂之上,背後是滿朝文武的指指點點和竊竊私語,心中的孤獨與苦澀無人能解。
那時他心想,別人的眼光他可以置之不理,只要能得到天子的信任就足矣,但不想最後漢武帝也將他無情拋棄。
他曾以為自己會在這條孤獨而艱難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揹負著罵名直至終老。
直到遇見了劉據。
這個秉公執法,對天子任勞任怨,又愛民如子,蔑視權貴的酷吏,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大殿上的群臣也被張湯感染,無不對劉據的氣魄和人品折服!
劉據扶起田千秋和張湯,笑道:“固卿,不要在作婦人狀,晚上朕要去討杯喜酒喝。”
然後又對田千秋道:“田相,繼續宣佈新政吧。”
田千秋收拾情緒,正色道:“即日起將設立科舉制,以廣納天下賢才,共興我大漢之邦!”
轟!
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再一次議論紛紛起來。
一直奉劉徹命,在朝堂上暗中觀察的董仲舒再也坐不住了,站出來問道:“陛下,臣斗膽,敢問這科舉制又是什麼?先帝不是已經推行了察舉制麼?”
石慶也是察舉制的受益者,道:“察舉製為我大漢推選出無數能人志士,如今陛下想推倒重來,怕是困難重重,動搖我大漢根基啊!”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其中多數都是察舉制的受益者。
“諸位愛卿。”劉據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大殿中迴響。
“察舉制誠然為我大漢發掘了不少賢才,然而其弊端亦日益凸顯。舉薦之權往往操於少數權貴之手,使得有才學卻出身低微之人難以嶄露頭角。”
“長此以往,我大漢朝堂之上豈不成了權貴們的私屬?又何談廣納天下賢才?”
說到此處,劉據微微一頓,目光中閃過一絲沉痛:“朕自登基以來,便深知天下蒼生之期許,亦明白我大漢欲長治久安,必須革新求變。”
“這科舉制,便是要打破門第之見,讓天下有才學者,無論出身貴賤,皆有機會憑藉真才實學入仕為官,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
殿內有思想較為開明的年輕官員,聽到劉據的話,不禁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思索。
那些察舉制的既得利益者們,臉上依舊寫滿了不滿與擔憂。
田千秋見狀,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科舉制以考試為選拔之法,可考儒家經典、治國方略、詩賦文采等。”
“如此一來,能選拔出真正有學識、有能力之人。而且,這也能激勵天下士子勤勉向學,於我大漢之學風、政風,皆有益處。”
劉據微微仰頭,目光透過殿頂,望向遠方,道:“朕既決心推行此制,便已做好萬全準備。”
“朕會命專人制定詳細章程,從考場規制到考官選拔,從考試科目到評判標準,皆會謹慎考量,確保公平公正。”
“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定能讓科舉制成為我大漢選拔人才的利器,為我大漢開創一個人才輩出、繁榮昌盛的新局面!”
劉據的話擲地有聲,迴盪在大殿之中。
董仲舒一直在思索天子要推行的科舉制,那句“可考儒家經典、治國方略”,直接讓他心神俱震,像是被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忽然激動的走向御座之下,道:“陛下,老臣斗膽,再請個一官半職,希望能幫到陛下推行新政。”
“老臣以為,當先在部分郡縣試行,總結經驗後再全國推廣。”
來之前劉徹交代他的跟劉據唱反調,順便觀察公卿反應伺機策反的那些話,早就被忘記的一乾二淨。
大殿內很多公卿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劉據想不到“老神棍”今天這麼積極,之前他一直故意忽略董仲舒的存在,就是怕他起什麼么蛾子,卻不想他竟然如此開明?
劉據笑道:“先生莫急,還請田相繼續講該如何推行!”
田千秋朗聲道:“陛下早在元封元年初時,便在咸陽推行了科舉制,如今已篩選出無數棟樑之材,收到百姓的諸多好評,可見此舉是治國良策!”
“咸陽?”
“陛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上請先帝去了咸陽,果然在那裡韜光養晦,一展抱負麼?”
“我去過咸陽,其繁盛遠超長安。”
“我家那豎子每日吵著要去咸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