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為本宮的刀鈍了?
火柴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以為本宮的刀鈍了?,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火柴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眼喃喃自語。
周圍的其他商販也紛紛放下手中的貨物。
有婦女低聲啜泣,有老人顫顫巍巍地相互扶持著,眼中淚光閃爍。
一位解甲歸田白髮蒼蒼的漢卒,用乾枯的手抹了一把眼淚。
他哭訴道:“陛下啊,草民還記得您剛登基時的英姿颯爽,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這些年您帶我大漢將士南征北戰,威鎮寰宇,怎麼就這麼走了呢?”
“我大漢難道又要被番邦欺辱了麼?”
而在太學之中,正在誦讀經典的一眾學子,聽到噩耗,頓時一片譁然。
一位年長的博士,手中的書卷悄然落地,他悲痛地捶胸頓足。
“陛下重儒術,興太學,我等才有今日研習學問之良機。”
“新君登基又該何為?這往後的日子,可如何是好啊!”
未央宮前的廣場上,不知何時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百姓。
他們身著素服,自發地朝著皇宮的方向跪了下來,哭聲、祈禱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悲慟的海洋。
有正佝僂著身軀在田間耕作的老者,看著田埂間高聲訃告飛馳的快馬,嘆聲道:
“也不知道下一位天子,能不能讓我等賤民吃上包飯呢?”
亦有揮舞著鐵錘,汗流浹背的鐵匠,停下說中的動作,喃喃道:“新帝繼位,這鹽鐵的人頭稅,該取消了吧?”
未央宮,宣室殿內。
前日得知天子移駕甘泉宮祭拜鬼神,正待劉徹歸來商議國事的文武百官,卻突然聽到皇帝賓天的噩耗,剎那間氣氛凝重得仿若鉛雲密佈。
石慶,當朝丞相,百官之首,身形猛地一震,手中緊握著的笏板竟險些滑落。
片刻後,淚水奪眶而出,順著他蒼老的面龐滾滾而落。
“陛下啊……”
悲慼的呼喊聲自他喉間溢位,帶著無盡的沉痛與不捨。
他緩緩屈膝跪地,雙手伏地,身子因悲痛而微微顫抖。
而漢武帝的錢袋子,開創各種改革措施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大漢財神爺桑弘羊,面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眼神空洞而哀傷。
他嘴唇微微顫抖,似是想說些什麼,卻又被悲痛哽住了咽喉。
許久,他才回過神來,膝蓋一軟,跪倒在地,雙手掩面而泣。
平日沉默寡言,自匈奴歸漢的番臣,光祿大夫金日磾,高大的身軀微微搖晃,虎目之中淚光閃爍。
他緩緩解下腰間佩劍,放置於地,然後莊重地跪地叩首,額頭觸地,發出沉悶的聲響。
每一次叩首,都似是在向武帝訴說著自己的忠誠與不捨。
也有與漢武帝理念不合,備受打壓的大臣,終於鬆了一口氣,心下釋然:
“這個讓人畏懼的天子,權力的野獸,終於放手,苦日子到頭了。”
那些位列朝堂後排的官員們,有的早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有的強忍著悲痛,卻也紅了眼眶。他們大多是在武帝的統治下成長起來的,沐浴著武帝的文治武功所帶來的榮耀與機遇。
在他們心中,武帝是那高不可攀的帝王楷模,其威嚴與睿智照亮了整個大漢的天空。
如今這顆巨星隕落,他們仿若迷失在黑暗中的孤舟,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與迷茫。
人們談論的都是天子的功績與往昔的恩情,即便對天子有微詞者,此刻也無不悽愴不已。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與不安,彷彿這大漢的天空都因天子的駕崩而變得黯淡無光。
而他們也只能在這無盡的悲痛中,等待著新的命運轉折。
博望苑內。
劉據看著回來彙報訊息的羽林軍,道:“善,將父皇駕崩的訊息一日傳遍天下,你們當記一大功。”
田千秋笑道:“殿下這招真是妙啊,這下齊王他們想封鎖訊息,試圖篡位的計謀可要前功盡棄了。”
張湯也是拍手叫好:“齊王狼子野心,其罪當誅,殿下,羽林軍什麼時候動手?”
“兄弟們已經等不及了。”
劉據負手而立,神色凝重,他微微仰頭,似乎透過博望苑的高牆看到了外面風雲變幻的長安。
良久,他緩緩開口道:“父皇一生雄才大略,只是近年受奸人矇蔽,才致使朝局動盪。”
“如今父皇大行,本應是舉國同哀之時,齊王劉閎卻妄圖勾結劉屈氂等諸侯王、列侯勢力秘不發喪,行那篡位謀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