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應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劉瑾驟貴初攬權柄 文冕劃策小試牛刀(一),正德皇帝朱厚照,真應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瑾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當天中午離宮回府。
出了東華門,街景跟以前還是一樣,但在劉瑾眼裡,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
從今天開始,他不再是在正德面前承歡逗哏的劉瑾,而是大明朝的輔臣。包括
經過的這些人,所有大明朝的子民都得聽他發號施令了。
入閣拜相,竟落到他頭上了。
眼前一切顯得新鮮,是因為讓他覺得不真實。
他像夢遊似的,才剛從閻羅王手裡贖回一條命,就又一步登天,成了炙手可熱的權臣。
僅短短的幾個時辰裡。
他沒有能好好品味一下喜悅,就墜入似真似幻的夢境中。
司禮監太監中的掌印、秉筆和隨堂既為內相,如內閣的首輔和次輔。
每天上奏文書,照制度先由內閣用小票擬旨,匯總到司禮監,交由皇帝根據票擬批答。
那麼多的奏章皇帝一個人忙不過來,親自批答不多,大部分由司禮監這幾位內相照內閣的擬票以皇帝的名義批答。
他們的權力比內閣還大。
但照傳統觀念,人們不拿太監當人。
他們的宰相身份讓人弄含糊了,有實而無名。
劉府的人知道劉瑾一步登天,就將劉府披紅掛綵,打點一新,鞭炮放得一刻也沒有停歇過。
得知他回府,闔府老少在劉瑾的哥哥劉景祥帶領下早早在門前迎候,加上登門賀喜的人,石大人衚衕擠得水洩不通。
街上隱隱傳來鼓樂,家丁出來驅逐,才勉強清出一條通道來。
鞭炮聲、鼓樂聲、賀喜聲,搞得劉瑾暈頭轉向。
他在府門前下轎,雙腳好比踏在棉花上,只覺得身子不再是自己的,像飄一樣進了府宅。
在廳堂先讓家裡人拜賀後,再安頓好賀喜的客人,然後在劉景祥的帶領下拜過祖宗牌位。
忙活大半天,總算歇一口氣。
劉瑾在書房裡緩過氣,召張文冕進來。
張文冕一進書房就恭恭敬敬向劉瑾鞠躬。
“給相爺賀喜!”
聽到“相爺”兩字,劉瑾心神一蕩,
同時又出一身冷汗。
他掂量得出他這相爺得來跟張文冕有多大關係,於是忙扶住張文冕,客客氣氣說道:
“若非先生,劉瑾此時多半成刀下之鬼了。”
他這話是真誠的,但張文冕是個聰明人,事成之後怎肯居功。
“學生何德何能,哪裡承受得起相爺抬舉呢?相爺有經天緯地之才,得皇上倚重,也是相爺洪福齊天。”
“先生過歉了,萬望先生不要見外,時時提醒咱家,一同幹一番大事業。”
“這也是學生的願望。敢問相爺這會兒為何出宮呢?政局未定,此時出宮大是不宜。”
“事情處理差不多了。三個大學士交了辭呈,萬歲爺同意劉健和謝遷告老還鄉,只有李東陽沒有準。”
張文冕十分驚訝。
“輔臣辭職,朝廷即便同意,也在三辭後同意,以示眷顧老臣,怎會現在就同意呢?”
“還有這規矩的?咱家竟不知道。萬歲爺可能羞於見他們,所以才立刻就準。”
宰相辭職是大事,張文冕見劉瑾上臺頭一件事就沒有做好,覺得這人根本沒有宰相的襟懷,心裡不免有點悵然。
劉瑾不知道有這個規矩,他也不好多說。他勸劉瑾馬上回宮。
“皇上準他們辭職,相爺也不敢掉以輕心呀。”
“萬歲爺有好幾個月沒有好好樂過了,他明兒要到咱府裡大擺宴席,說是為我慶賀。我看他倒是為自己慶賀,昨天發生了那件沒搭撒的事,他才知道了做皇帝的滋味。我回府就是安排接駕的事。”
張文冕又是吃了一驚。
他沒有想到正德如此沒心沒肺。
朝中大政變,作為皇帝,他不坐下來修省,倒當作可喜可賀的事,跟阿斗比能好到哪兒去呢?
張文冕心裡這樣想,臉上卻滴水不漏。
“出宮前我們幾個人小聚一下,調兵原要內府用印。除萬歲爺外,即便是太后娘娘的旨意也不聽命。”
“只怕底下的軍官肯聽命。”
“不礙事,主官都是自己人。不能信任的都軟禁了,這是萬歲爺親自部署的。他說緊要關頭難免有狼子野心的人趁機作亂,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張文冕目瞪口呆,禁不住讚歎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