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焦螟
育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焦螟,民間靈異離奇恐怖鬼故事合集,育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靈隱寺中客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賦稅繁重,土地兼併嚴重,餓殍遍野,難民們拖家帶口,四處逃亡,只為求得一線生機。城鎮中,官兵橫行,強徵壯丁,稍有反抗,便是一頓毒打。市井裡,物價飛漲,米糧成了稀罕之物,普通人家常常食不果腹。
在這亂世之中,有一處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所在。連綿起伏的青山,像一條沉睡的巨龍,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山林間,綠樹成蔭,鬱鬱蔥蔥,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彷彿世間的動盪與它們毫無干係。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蜿蜒而過,溪水潺潺流淌,濺起晶瑩的水花。溪邊,五彩斑斕的野花肆意綻放,散發出陣陣芬芳。就在這青山環抱之處,有一座清幽的古寺,喚作靈隱寺。
靈隱寺的山門莊嚴肅穆,硃紅色的大門上,銅質的門環閃爍著古樸的光澤。門旁,兩棵古老的銀杏樹,枝葉繁茂,像兩位忠誠的衛士,日夜守護著古寺。寺內,大雄寶殿氣勢恢宏,飛簷斗拱,雕樑畫棟,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殿內,金身佛像慈悲祥和,雙目微閉,彷彿在俯瞰著世間萬物。僧人們每日晨鐘暮鼓,誦經聲在古寺中迴盪,他們潛心修行,不為外界的紛擾所動,倒也在這亂世中尋得一方寧靜。
這日,靈隱寺迎來了兩位訪客。一位是年輕的書生蘇然,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蘇然一襲白衣勝雪,衣袂飄飄,彷彿是從畫中走出來的人物。他手持一把摺扇,扇面上繪著淡雅的山水,更增添了幾分儒雅之氣。蘇然眉眼間透著一股溫潤,鼻樑高挺,嘴唇微微上揚,總是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他自幼痴迷佛法,家中的書房裡擺滿了各類佛經,一有閒暇,便沉浸其中,參悟佛理。在這亂世之中,他目睹了太多的苦難與紛爭,心中滿是困惑與迷茫,聽聞靈隱寺高僧輩出,便邀約好友陳生一同前來,想在這古寺之中借住幾日,參禪悟道,尋求心靈的慰藉。
另一位是蘇然的好友陳生,他身形魁梧,虎背熊腰,渾身散發著一股豪邁之氣。陳生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他性格豪爽,為人仗義,在江湖上結識了不少英雄豪傑。腰間別著一把鋒利的長劍,劍鞘上鑲嵌著幾顆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陳生濃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樑下,是一張總是帶著爽朗笑容的嘴巴。他對蘇然的邀約欣然應允,一來是想陪好友排憂解難,二來也想在這古寺中感受一下佛法的薰陶。
蘇然和陳生來到靈隱寺山門前,兩人抬頭望著那莊嚴的山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畏之情。蘇然上前,輕輕敲響了門環。不一會兒,門緩緩開啟,一位小沙彌探出頭來,看到兩人,雙手合十,微微躬身,問道:“二位施主,不知有何事?”蘇然也雙手合十,回禮道:“小師傅,我們二人聽聞靈隱寺佛法高深,特來拜訪,想在此借住幾日,還望小師傅通融。”小沙彌聽了,微微一笑,說道:“施主請稍等,我這就去稟報主持。”
不多時,小沙彌帶著一位高僧走了出來。這位高僧便是靈隱寺的主持瞭然大師,他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面色紅潤。一襲灰色的僧袍,樸素而整潔,手中握著一串佛珠,每一顆珠子都圓潤光滑,透著歲月的痕跡。瞭然大師的臉上總是帶著慈悲的笑容,讓人看了心生親近之感。他來到蘇然和陳生面前,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二位施主遠道而來,老衲有失遠迎。”蘇然和陳生連忙還禮。瞭然大師見二人氣質不凡,又聽聞蘇然痴迷佛法,便欣然應允了他們的請求,安排他們住進了寺中幽靜的廂房。
夜晚,明月高懸,灑下銀白的光輝,將古寺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月光如水,輕輕地灑在庭院裡,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銀紗。庭院中,幾株桂花樹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微風拂過,枝葉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蘇然和陳生坐在庭院裡的石凳上,中間的石桌上擺放著一套古樸的茶具,茶香嫋嫋升騰。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閒聊著。
蘇然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望著那古寺的飛簷斗拱,感慨道:“這靈隱寺果真是個清淨之地,在此處,似乎能忘卻塵世的煩惱。”陳生哈哈一笑,拍了拍蘇然的肩膀說:“蘇兄,既來之則安之,咱們就好好享受這幾日的寧靜時光。這亂世之中,能有這樣一處淨土,實屬難得。”蘇然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希望這幾日能有所收穫,解開我心中的困惑。”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便各自回房休息。蘇然躺在床上,卻久久無法入眠。他望著窗外的明月,思緒萬千。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不知道他們在這亂世中是否安好;又想起了一路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