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章 同歸於盡
謝慕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天章 同歸於盡,大秦:天幕直播我爭奪天下,謝慕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皇嬴政就算了,大臣們為什麼要如此熱衷?
額……
這和他們為什麼對“梅蘭竹菊”如此熱衷其實是一個道理。
藺哲沉默,藺哲真誠,“陛下,微臣在此之前不曾聽說過此人。”
文天祥?
別說這個人了,他藺哲就沒聽說過有哪一個名門望族姓文!
哦,失望。
一群人同時又把目光放回了天幕之上。
在此之中,嬴晏和公孫軒遙遙相望,然後同時憋著笑移開目光。
如果在場的人活的夠久,並且文天祥還沒有被蝴蝶掉的話,一千多年之後還是能見到的。
【大靖和匈奴耗了三年之久,其中大大小小几十場仗。
這期間,因為靖高祖執意繼續攻打匈奴,讓天下人彷彿回到了秦始皇還在世之時的日子,掀起了數次造反。
如果不是靖高祖再難也真的兌換軍功,而且還有藺俞蕭何等名臣有效治理,或許也壓不下去。
這麼一想他和秦始皇還真不愧是父子。執著向外擴張的瘋狂勁頭簡直一模一樣。】
<我是秦始皇的狗:也有區別的,秦始皇執意攻打是因為大秦當時的國情不適合停下休養生息,專門為戰爭打造戰車,一停就散架。靖高祖則是因為匈奴數次毫無邊界感的挑釁。>
“嬴子衿”很明顯看到了這句話。
【聽你這樣講,靖高祖的脾氣好像多惡劣似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啊!
要知道,大靖王朝初立之時,百廢待興,各個方面皆有不足之處。
在這種情況下,靖高祖對於諸多事情其實都是相當容忍的,只要不涉及到領土與統治權威受到挑釁,他往往只能選擇隱忍退讓、息事寧人。
可是,那可惡的匈奴卻毫不留情地殺害大靖的子民,肆意掠奪其領土,甚至還四處散佈謠言,汙衊靖高祖德行不足以擔當皇位之重任。
面對這般肆無忌憚的欺凌與羞辱,靖高祖又怎能繼續忍耐下去呢?
雙方之間自然就成了你死我活的局面。
最後還是昭陽公主和冒頓同歸於盡。
這場漫長戰爭才終於畫上了句號。
隨著冒頓的死去,匈奴瞬間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無奈之下只得低頭認輸,向大靖俯首稱臣。
只可惜,彼時的大靖經過長期的戰亂,國家實力已經近乎崩潰邊緣,實在沒有能力一舉吞併匈奴領地。
於是,朝廷只能暫且在草原地區設定一些地方行政機構加以管理控制。
待到日後大靖慢慢恢復元氣,再逐步實施對這片土地的蠶食計劃。】
<我住長江頭:嘖嘖嘖,匈奴恰好就在太子長成之後反了,不是靖高祖故意的我都不信。>
<歷史是個小姑娘:太子的成長需要磨刀石,靖高祖不拿其他兒子磨,那就只能拿“外敵”磨嘍~>
啊?竟然用匈奴來給太子充當磨刀石?
聽到這話,宗正一下子變得異常激動起來,他瞪大了雙眼,滿臉不可置信地看著眼前之人。
由於情緒過於激烈,宗正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發黑,緊接著便身體一軟,直接暈倒在地。
要知道,那可是尊貴無比、地位尊崇的太子啊!
太子乃是未來的一國之主,身負著國家和百姓的期望與重託!
怎能如此輕率地將其置於如此巨大的風險之中!
萬乘之君可不應該輕易涉險啊!
為何自古以來,大多數朝代都會選擇讓兄弟或者大臣成為太子成長路上的磨刀石?
其中緣由顯而易見——這樣做相對來說風險較小收益較高。
畢竟,無論是兄弟還是大臣,他們之間的關係都較為複雜,但總體而言不會像面對匈奴那樣充滿未知的生死危機。
嬴晏對於自己把家中長輩氣得暈厥這件事卻絲毫沒有感到愧疚。
相反,他還一臉得意洋洋地對著皇帝說道:“父皇,您瞧瞧這天幕之上所展現出來的我,是不是特別聰慧機智?”
嬴政聞言,語氣顯得有些奇怪,他反問道:“你當真認為這樣做沒有問題?”
嬴晏毫不猶豫地點頭,“那是自然。”
見嬴晏態度如此堅決,嬴政沉默片刻後,只簡簡單單地說了一個字。
“行。”
但至於究竟行的是什麼,他並沒有進一步解釋說明。
倒是一旁的王翦似乎察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