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仙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只論實策,不準虛談,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玄武仙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議殿內,群情洶湧。

跳出來反對的諸多大臣當中,除士族之外,還有著諸多清流。

這兩派之人竟站到了一起,可見李鹹的提議,確實觸及到了多數人的利益。

大殿當中的李鹹,此刻也被嚇的雙腿直抖,不住的朝袁逢投去求救的目光。

當看到王潛面露微笑的模樣之後,袁逢心中大定,當即站出身來,然後看向眾多大臣,沉聲問道:

“諸位何以如此激狂?莫非在諸位眼裡,糧食增產不值一提?”

“袁太僕,糧食增產,固然是大功一件,但只需賜予錢財、富貴即可,豈能入朝為官?”一人反問道。

“是極,農學豈能理政?”

“袁太僕莫要混淆!”

雖說袁家的勢力非同一般,但在這種事情上,眾人卻沒有絲毫退讓。

“呵,到底是誰在混淆?”

袁逢冷笑一聲,“諸位既說農學無法理政,那不知神農如何?大禹又如何?”

昔日管仲,以商治齊,而制霸天下。

孝明帝時期,又王景安定大河,方使我大漢安穩,得以徹底擊潰匈奴。

上古有聖哲,今古有先賢,誰敢言雜學無用?”

“這……”

聽到袁逢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說辭,眾人不禁為之語塞。

就在這時,陳蕃站了出來,“世有四民,當各司其職,若依袁太僕之說,人人皆可理政,那豈不大亂?”

“太傅此言差矣!”

袁逢目光灼灼的看向陳蕃,朗聲道:“四民者,皆為天子臣民,又有哪條明文規定,朝官只為士人專屬?”

“廟堂高位,自古以來,便是能者居之,理政而已,何時與學說、流層相關了?”

聽到這話,陳蕃不禁臉色微變,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袁逢的理念,竟跟王潛一般無二。

扭頭看了王潛一眼,陳蕃沉聲說道:“廟堂高位,確實能者居之,其能在於安邦定國,而絕非一技之長短!”

“哦,聽太傅此言,農事不足以安邦定國?”袁逢冷笑著反問道。

陳蕃眉頭微皺,“老夫並無此意,老夫只是說……”

“夠了!!”

竇妙的一聲清喝,打斷了陳蕃的言語。

只見竇妙面若寒霜的看向眾臣,“為人臣者,當以為君分憂為先。”

“而今上天示警,李鹹所提之議,即便有所不妥,卻也系務實之論。”

“反觀爾等,不思為君分憂也就罷了,反倒對務實之人多有攻犴,這就是爾等所謂的理政?”

“倘若人人如此,那諸多事務由誰來做?若只靠清談便可治國,還要爾等公卿何用?”

“爾等這種作為,何以為人臣子?”

聽到太后的一番訓斥,眾臣頓時低下頭去。

竇妙的這番話,說的實在太重了,他們無法反駁,也不敢反駁。

沒有理會眾臣的心思,竇妙扭頭看向劉宏說道:“皇帝,這侍御史李鹹之策,你以為如何?”

“母后,民以食為天,糧食增產乃造福萬千百姓之功,兒以為可行!”劉宏恭聲道。

“嗯!”

竇妙點了點頭,然後看向百官,沉聲道:“上天示警,皆因糧產貧薄、百姓食不果腹,為承上天意,特設司農部,並詔令天下,廣募農事之才……”

“太后。”

一名清士族員忍不住出聲道:“這增設府衙一事,非同小可,是否可以從長計議?”

“怎麼?”竇妙看了那官員一眼,“莫非你有其他良策,以應對上天示警?”

那官員一怔,而後說道:“太后,臣只是覺得……”

“朕不要你覺得。”

竇妙俏眉一抬,冷聲問道:“朕只問你有無良策應對上天示警?”

“臣……臣……”

聽到竇妙的質問,那官員低著頭,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所以然,顯然是胸無一策。

“哼,既無實策,安敢在此胡言?”

竇妙冷哼一聲,然後抬眼看向殿外,“來人!”

“在!!”

守在殿外的兩名甲士應聲來到了大殿之中。

只見竇妙冷冷的看向那名官員,“此人蔑視朝堂,拉出去,即刻杖殺!”

隨著竇妙話落,在場眾臣盡皆臉色一變。

誰也沒想到,這竇太后竟會以這種理由來殺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紈絝到底

我是鍵盤傳說

魔法世界見聞錄

七大罪

修仙少年的逆襲

深海泥鰍

回到大明做美夢

耶斯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