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論封建制度
玄武仙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論封建制度,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玄武仙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曹操的分析,王潛也是一臉認同的點了點頭。
“如你所說,商之所以能夠崛起,並最終覆滅夏朝,其所依仗的,的確是青銅器無疑!”
得到認可的曹操,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然後問道:“先生,那您能更加具體的說一說嗎?一個青銅器而已,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
其餘眾人也是下意識的看向了王潛,眼中同樣充滿了求知慾。
“當然可以!”
王潛笑了笑,繼續說道:
“在上古時期,人類的先祖們,主要依靠採集的方式存活,在那個時期,野外採集限制很多,人們即便每日辛勤不綴,也難以滿足生存所需。”
“於是到了後來,人類先祖便發明了石器、弓箭等工具,從單一的採集轉而開始進行狩獵活動。
靠著那些石器、弓箭,人類得到了食物的補充,族群得以快速壯大,並最終戰勝了諸多猛獸,最終得以在艱難的環境中進行繁衍……”
王潛看向眾人問道:“人類先祖從採集、到狩獵、再到最後的耕種,這整個過程當中,起關鍵性作用的是什麼?”
小劉宏搶先回答道:“是工具和武器?”
“不錯!”
王潛笑著點了點頭,補充道:“人們依靠著全新的工具和武器,獲得了進一步存活和發展的能力,為師在這裡將其稱之為生產力的提升。”
“生產力?”
聽到這個新名詞,劉宏以及一眾學生也趕忙豎起了耳朵,目光炯炯的看向了王潛。
在之前的時候,王潛每說出一個新名詞,就代表要講解一個全新的知識點,這對於他們而言,充滿了吸引力。
即便是外面的曹操,也是興致勃勃的緊盯著王潛。
迎著眾人的目光,王潛解釋道:
“所謂的生產力,共由三個基本點構成,分別是:勞動者,如農民、工匠等從事生產的群體;
然後是生產工具,如犁、耙、耒等農具或者工匠手中的工具等;
最後是勞動物件,如土地、江河湖泊、礦石、木材等,可以產出人類所需的東西。”
“因為勞動者與勞動物件都一般無二,所以提升生產力的關鍵便在於生產工具的提升。
相比於舊時代的木製工具,青銅器無疑更加堅固、耐用,生產的速度也更快、效率也更高。”
“而商部落,在發展過程中,極大的提高了青銅的冶煉水平。
儘管青銅器不可能大規模的用於農業生產,但不可否認的是,依靠著青銅器,商部落的糧食、人口、戰鬥力等,已然遠超夏朝。”
“因此,你們要記住,時代的發展的關鍵在於生產力的提高。
而提高生產力的關鍵,則在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聽到這裡,眾人也不禁感到耳目一新,只感覺一種全新的知識,湧入了他們的腦海當中。
“老師,那科學技術又是什麼?”一名學生問道。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為師日後再慢慢跟你們講,今日主要還是先講關於“封建制”的事情。”
王潛笑著說道,然後將話題引回了正軌:
“鑑於夏朝覆滅的經驗教訓,商湯便並將自己的兄弟、子侄們分封到了各個邦國當中,由自己的這些親人們,協助自己共同統治這個王朝。
商朝開創的封邦建國,便是所謂的封建制度。”
“原來是這樣!”
隨著王潛話落,眾人也一臉恍然的點了點頭,這才明白了封建制的含義。
劉宏卻是忍不住問道:
“老師,依照您的說法,周與商決戰之時,雙方的生產力,似乎並無太大的差距,那周朝又是如何取代商朝的呢?”
王潛笑著說道:“這個原因有很多,同夏朝一樣,商朝雖開創了封建制度,但同樣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因此,商朝草創的這個制度,也留下了許多缺陷,如商朝分封的同族諸侯國,只佔了整個國土的一小部分,時間一久,諸侯國的勢力,便超過了商人。
繼承製度的不明確,導致政治環境混亂,內部爭鬥不斷,進而造成了後來的九世之亂;
再如商人沉迷於占卜迷信,就連國家大事,都靠占卜來決定。
所謂的封建迷信,便是源於此處!
這種情況下,其治理水平自然堪憂!”
“以上種種缺陷的累加,這才造成了商朝的覆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