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智伯瑤的思想掙扎
使用者31252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智伯瑤的思想掙扎,大晉霸主,使用者31252444,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成功攔截敵軍糧草後的一個寧靜夜晚,繁星點點,明月高懸。智伯瑤獨坐營帳中,燭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映照著他沉思的面龐。他眉頭緊鎖,目光深邃而迷茫,正思考著下一步的戰略。突然,他的腦海中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再次開啟,司馬光那嚴厲的形象如鬼魅般浮現出來,搖著毒舌,痛心疾首地罵道:“智伯瑤,你欲令他人割讓土地,此乃無德之行!”
這突如其來的責罵讓智伯瑤心頭一震,彷彿被一道驚雷擊中。他身形微微顫抖,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座椅的扶手。
“為何?為何司馬光如此指責我?”智伯瑤喃喃自語,聲音中充滿了困惑與迷茫。他站起身來,在營帳內焦躁地來回踱步,腳下的地毯被他踩得褶皺不堪。
“中國領土的擴大向來是相互吞併所得,為何司馬光要這般指責於我?”智伯瑤的目光時而堅定,時而猶豫,內心的衝突如洶湧的波濤在他心中激盪。
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強者為尊,土地與權力的爭奪從未停止。各個諸侯國為了擴張領土,征戰不斷,權謀與武力交織成一張複雜的網。可司馬光的話語卻如重錘一般,不斷敲打著他的內心,讓他開始對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產生了懷疑。
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智伯瑤決定召開一場大會,與眾人共同探討此事。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營帳上,金色的光輝透過帳幕的縫隙鑽了進來。智伯瑤早早地坐在主位上,等待著眾人的到來。不一會兒,麾下的謀士、將領以及親信們紛紛入帳。營帳內氣氛凝重,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智伯瑤身上,感受到了他那沉重的心情。
智伯瑤率先開口,聲音低沉而嚴肅:“諸位,近日有一個賢者名叫司馬光,他在責我欲奪他人土地為無德之舉。但縱觀歷史,領土之擴大莫非不是透過相互吞併?今我欲聽諸位之見。”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期待著能從他們的話語中找到答案。
一位謀士起身拱手道:“大人,這個司馬光是什麼人,他之言,或有其道理。以仁德服人,方能得民心,保長久之安。若一味強取豪奪,恐失民心,遭眾人反對。如今我們雖取得一時勝利,但若不得民心,未來之路必將艱難。”謀士的臉上帶著憂慮,手中的摺扇輕輕搖動。
另一位將領卻不以為然,猛地站起來,大聲說道:“大人,此乃亂世!弱肉強食,若不主動出擊,奪取土地,壯大自身,遲早會被他人所滅!我們有強大的兵力,為何要畏首畏尾?”將領的聲音粗獷而有力,他揮舞著手臂,彷彿已經準備好立刻出徵。
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爭論不休。
“大人,仁德固然重要,但在這殘酷的世道,若不憑藉武力與權謀,如何立足?那些弱小的諸侯國不就是因為軟弱才被吞併的嗎?”
“非也,若失了仁德,即便奪得土地,也難以長治久安。百姓若心中不滿,遲早會生出事端。”
智伯瑤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爭論,臉色愈發陰沉。他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心中的天平在仁德與權力之間不斷搖擺。
這時,一位向來沉穩的老臣緩緩說道:“大人,依臣之見,司馬光所言,意在提醒我們不可只圖一時之利,而忘卻根本。土地之爭奪固然重要,但人心向背更為關鍵。若能以仁義之師之名行擴張之事,或許可兩全其美。我們可以打著為百姓謀福祉的旗號,讓其他諸侯國的百姓看到我們的善意,如此一來,既能奪得土地,又能贏得民心。”老臣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他捋著鬍鬚,目光堅定地看著智伯瑤。
智伯瑤微微點頭,陷入沉思。他知道老臣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要做到兩全其美,又談何容易?
會議結束後,智伯瑤獨自一人在營帳外踱步。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他的思緒愈發紛亂。
“究竟該如何抉擇?是遵循司馬光的仁德之道,還是順應這亂世的生存法則?”智伯瑤自言自語道。他抬頭望著天空,長嘆一口氣。
就在這時,一名親信匆匆趕來。他跑得氣喘吁吁,額頭上佈滿了汗珠。
“大人,探子來報,韓、趙、魏三家聯軍似有新的動向。據可靠訊息,他們正在集結更多的兵力,似乎準備對我們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智伯瑤心頭一緊,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的目光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彷彿能穿透那未知的敵軍陣營。
“快,詳細說來!”智伯瑤急切地對那名親信說道。
親信喘著粗氣,趕忙回答:“大人,探子回報,韓、趙、魏三家聯軍正在大規模集結,他們從各方抽調了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