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一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9章 滿口胡言的國師(8),人渣重修手冊,萬水一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楚辭謫仙之名傳出,慶朝的各大世家都偃旗息鼓,沒有人願意在楚辭態度不明的情況下造反,免得引來仙人厭惡。
但現在皇帝昏迷,楚辭封閉通天殿不出。加上除了當初一同見過仙界的大臣,無人知曉皇帝是紫微星下凡,故而各地都有異動。
梁州金家立起皇帝不仁失德的旗幟,寫了一封上萬字的檄文,在梁州境內拉起三千起義軍。
書香門第,馨香世家。
金家身上肩負的是慶朝文人風骨,當他們向皇帝掀起反旗,全國各地都有文人出言支援,聲勢愈演愈烈。
又有嶠黎少主聲淚俱下,控訴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對嶠黎族行滅族之舉。
在金家的操縱下,嶠黎族所犯罪孽被一筆帶過,天下百姓能聽到的只有皇帝貪圖嶠黎族御獸之法而不得,於是喪心病狂滅人全族。
百姓愚昧,以讀書為最高,聽聞文人之家如此訴說,便也信以為真,對皇帝口誅筆伐。
但皇帝早年也勵精圖治,雖不是開疆拓土的帝王,卻也不是剝削百姓的暴君,百姓生活反而輕鬆幾分。
如今百姓對其唾罵,也不過是對金家的盲目崇拜,加上皇帝失德的訊息沸沸揚揚,讓他們以為皇帝真是無德無才的昏君。
百姓最是無知,輕微挑撥兩句,便會生出怨憤。但要他們真跟著金家起義,那是不可能的。
皇帝在位期間,他們沒有變得更好,也沒有變得更差,能吃飽飯已是足夠,怎麼可能去造反。
金家能拉出三千起義軍,過半都是他們自己的家兵。
少部分是梁州各大世家派出的人手,他們既不想出頭,也不想被拋棄,便令家兵隱姓埋名加入起義軍,成了自然是從龍之功,不成也只是損失些部曲,大不了就說是這些部曲背叛了他們。
這就是世家之道,有便宜就佔,會虧損就撤。
所以金家的起義軍,真正的平頭百姓那是隻有不到百人,都是家中活不下去的地痞乞丐或是有野心的一般人,想要搏出一條天路。
金家裹挾大勢,第一件事就是控制梁州州牧,如今正與梁州守軍打得難解難分。
其餘地方也有野心勃勃之輩,見金家當了這個出頭鳥,便以相助金家,支援檄文為口號,拉出起義軍。
原身當初所見之事再次重演,但不同的是朝廷早有預料。
上一世是皇帝身死,幾個皇子爭鬥不休,導致京城混亂,直屬於皇帝的四部與金翎軍也不知聽誰的,這才導致情勢急轉直下。
這一世皇帝主動昏迷,又有季無咎等大臣穩定局勢,四部與金翎軍也並未癱瘓,聽從季無咎的指令。
京城的幾個皇子各施手段,卻無一能引起亂象,反倒是被隱藏在幕後的皇帝看得清清楚楚。
往日不爭不搶的五皇子卻盡出陰私手段,莽撞好武的四皇子勾結朝臣,意圖讓自己的父皇永遠安眠。
被扶上監國之位的大皇子每日操勞,被全國各地的起義軍擾得煩不勝煩,還要被自家兄弟針對,短短几日就肉眼可見地疲憊了許久。
其實全國各地的起義軍都不足為患,規模太小,運作也不如金家完善,被當地的守軍直接打得根據地都出不了,捉風使都抓到了那些世家的把柄,只等皇帝醒來,就將他們一舉拿下。
唯二難啃的就是金家與元州安王。
金家雖然只有三千起義軍,但聲望太高,裹挾民意,讓州牧都備受鉗制。
安王更是佔據了身份優勢,底下又有八百精銳私兵,又與元州各大世家達成協議,竟然拉起了數量近萬的軍隊,以清君側之名向京城進發,沿途官府的阻攔只能拖延腳步。
安祥殿內,本該昏迷不醒的皇帝看著風部傳來的訊息,面無表情,道:“愛卿,看來我這皇帝當得很失敗啊,居然有這麼多人造反。”
楚辭坐在旁邊,輕啜一口茶,道:“換個角度看,正是因為陛下做得好,在您沒出事之前,他們才不敢造反。”
可不是嘛,皇帝掌握慶朝最強的金翎軍,還擁有風雷火山四部。
四部只聽令於皇帝或他授權之人,皇帝透過四部掌握天下所有事,他在一日,四部就始終懸在所有人頭頂。
若非皇帝昏迷,四部無人指揮,金家和安王也不會造反。
皇帝臉色稍緩,很明顯楚辭的話寬慰了他。
“愛卿,我還需要裝到何時?”
楚辭想了想,道:“等北方異動。”
“北方異族,他們也敢入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