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抗爭,青梅拌竹馬,籬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抗爭
儘管重逢,但李逸與蘇婉的愛情並未因此變得順暢。李逸的家族依然反對他們在一起,甚至以斷絕關係相逼。面對家族的阻撓,李逸沒有退縮,他決定用自己的證明,真愛無畏,世俗難擋。
李逸深知,僅憑一腔熱血和滿腔愛意,難以說服固執的家族長輩。於是,他開始更加勤奮地讀書,不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識,更是為了尋找能夠證明愛情價值、打破門第觀念的論據。他夜以繼日地翻閱古籍,從《詩經》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紅樓夢》裡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悲情愛戀,他試圖從這些經典中尋找支援自己愛情的力量。
與此同時,李逸也開始在文壇上發聲,他撰寫文章,闡述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批判那些因家世、地位而否定真愛的陳腐觀念。他的文字激情洋溢,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真愛的堅守,很快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開始討論起愛情與門第之間的關係,有的贊同李逸的觀點,認為真愛無價,不應被世俗所限;也有的持反對意見,認為門當戶對才是婚姻幸福的保障。
在這場關於愛情的論戰中,李逸並沒有孤軍奮戰。蘇婉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援著他。她雖然不善言辭,但卻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愛情的偉大。她繼續精進自己的刺繡技藝,將每一幅作品都視為對李逸深情的寄託。她的刺繡作品開始被更多的人所欣賞,甚至被一些達官貴人所收藏,這不僅為她贏得了聲譽,也為李逸的家族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地位。
然而,家族的壓力並沒有因此減輕。李逸的父親,一位傳統計程車大夫,對於兒子的選擇感到失望和憤怒。他認為李逸應該娶一位門當戶對的妻子,以鞏固家族的地位和聲譽。為了迫使李逸放棄蘇婉,他甚至提出了斷絕父子關係的要求。
面對父親的決絕,李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掙扎。他深知自己不能背叛家族,但也不能放棄蘇婉。在痛苦中,他選擇了堅持。他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贏得家族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為蘇婉爭取一個名正言順的地位。
在這場漫長的抗爭中,李逸和蘇婉的愛情經歷了無數的考驗。他們彼此扶持,共同面對困難,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他們的愛情,就像那經歷了風霜的梅花,雖然飽受摧殘,卻依然傲然綻放,散發著醉人的芬芳。
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李逸的一篇關於愛情的文章被當朝的一位開明官員所看到。這位官員深受感動,決定幫助李逸和蘇婉。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向李逸的家族施壓,同時也向皇帝進言,請求賜予李逸和蘇婉婚姻的自由。
在官員的幫助下,李逸的家族終於同意了他們的婚事。雖然過程充滿了曲折和艱辛,但李逸和蘇婉終於得以相守。他們的愛情,就像那經歷了無數風雨的古樹,雖然歷經滄桑,卻依然堅韌不拔,見證了真愛的力量。
第六章:相守
在經歷了無盡的挑戰與試煉之後,李逸與蘇婉的愛情終得圓滿,迎來了他們相守的時刻。婚禮雖不奢華,卻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洋溢著滿滿的溫馨與真摯的幸福。在眾人美好的祝願中,他們深情地許下了攜手共度餘生的誓言,那份堅定與深情,彷彿能穿越時光,見證他們永恆的愛情。
婚後,李逸與蘇婉的生活如同他們所期盼的那樣,平靜而充滿幸福。李逸在文壇上的地位日益穩固,他的文字如春風化雨,滋養著大梁城的文化土壤,使他成為了城中備受敬仰的文人領袖。而蘇婉,則以她那雙巧手,將刺繡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她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廣受讚譽,更跨越國界,成為了大梁城與世界交流的橋樑,讓外國友人領略到了東方藝術的魅力。
然而,好景不長,大梁城再次面臨外敵的威脅。這一次,敵人勢力更為龐大,城池的安危懸於一線。在這緊要關頭,李逸與蘇婉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勇敢地站了出來。李逸利用自己的聲望,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他們雖非武將,卻以筆為劍,以文為盾,撰寫了一篇篇激昂的文章,鼓舞著民眾的鬥志,為前線的戰士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援。
而蘇婉,則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援著丈夫和國家。她不僅繼續創作精美的刺繡作品,還親自縫製戰袍,為前線的將士送去溫暖與祝福。她的行動,如同她手中的針線,細密而堅韌,將愛與希望編織進了每一件作品中。
在這場危機中,李逸與蘇婉的愛情得到了昇華。他們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融入了彼此的生命,成為了對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相守,不僅是對彼此情感的堅守,更是對國家、對民族責任的擔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