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扁擔–挑起生活的重擔
虎溪鑼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扁擔–挑起生活的重擔,爭論王國:兒童的奇思妙想世界,虎溪鑼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講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它叫扁擔。你們知道扁擔是怎麼來的嗎?那可有著一段古老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還沒有汽車、火車這些方便的交通工具的時候,人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來搬運東西。那時候,人們住在村子裡,每天都要去田裡幹活,收穫的糧食、蔬菜都要運回家。可是,抱著一大堆東西走路很不方便,而且也搬不了多少。
有一個聰明的農夫叫阿壯,他每天都要從田裡把收割好的稻穀運回家。有一天,他看到一根長長的木棍橫在田埂上,他突然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兩個籮筐系在這根木棍的兩邊,然後把木棍放在肩膀上,不就可以輕鬆地把稻穀運走了嗎?於是,他找來一些藤蔓,把籮筐牢牢地系在木棍上,然後把稻穀裝進籮筐,試著把木棍放在肩膀上。一開始,他還不太習慣,走得搖搖晃晃的,但慢慢地,他就掌握了平衡。就這樣,第一根扁擔誕生了。
從那以後,其他的村民看到阿壯用扁擔運東西又方便又能多裝,都紛紛效仿他。隨著時間的推移,扁擔就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其實呀,扁擔的出現不只是一個人的突發奇想,它也是人們適應生活環境的結果。在古代,人們大多居住在鄉村,道路狹窄崎嶇,大型的運輸工具根本無法通行。而扁擔小巧靈活,不管是山間小路還是田埂地頭,它都能派上用場。
小朋友們,扁擔雖然看起來只是一根簡單的棍子,但它的材質可是很有講究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竹子做的扁擔。竹子就像一個綠色的小衛士,它長得又高又直。用竹子做扁擔有很多好處。竹子很堅韌,就像一個有彈性的小彈簧。當你把東西放在扁擔上,它會隨著你的腳步上下微微晃動,這樣可以減輕你肩膀的壓力。而且,竹子很輕便,即使挑著滿滿的一擔東西,也不會覺得扁擔本身很重。在南方的一些水鄉,到處都生長著竹子,所以竹扁擔特別常見。那裡的人們會挑選又粗又直的竹子,把它削成合適的長度和厚度,然後再把扁擔的兩頭打磨得光滑圓潤,這樣挑東西的時候就不會磨傷肩膀啦。
還有一種是木扁擔。木扁擔就像一個穩重的大叔。不同的木材做出來的扁擔可有不同的特點呢。比如說,松木做的扁擔比較結實,它的紋理很直,能夠承受比較大的重量。而榆木呢,它的質地更加堅韌,不容易斷裂。製作木扁擔需要好的木工手藝,工匠們會把木材仔細地加工,去掉多餘的枝杈和樹皮,然後把扁擔的形狀削得規整,中間部分可能會稍微寬一點,這樣放在肩膀上會更穩。不過,木扁擔相對竹扁擔來說會重一些,但它卻非常耐用,可以陪伴人們很多年。
在一些山區,還有用藤條編織成的扁擔。藤條就像一個柔軟的小繩子。藤條扁擔可不是像竹扁擔或者木扁擔那樣是一根完整的棍子,而是用很多根藤條編織而成。它的柔韌性非常好,就像一個柔軟的小搖籃。當人們挑著東西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時,藤條扁擔可以隨著山路的起伏而彎曲,更好地適應路況。而且,藤條本身就有一定的彈性,也能減輕肩膀的負擔。不過,藤條扁擔的製作比較複雜,需要有經驗的手藝人才能編織出結實又好用的扁擔。
小朋友們,你們可別小看扁擔,它雖然結構簡單,但裡面卻有不少奧秘呢。
扁擔的形狀大多是長條形的,就像一根長長的小棍子。但是,它的兩端和中間是有區別的。扁擔的兩端通常會稍微窄一點,這樣方便繫上繩子或者掛鉤,用來連線籮筐或者其他的東西。就像我們的手一樣,兩端比較細,方便抓東西。
而扁擔的中間部分是最重要的,這是放在肩膀上的地方。這個部分會做得比較平整,有的扁擔還會在中間稍微加厚一點,這樣可以讓肩膀感覺更舒服。而且,為了防止扁擔在肩膀上滑動,有些扁擔會在中間刻上一些小小的凹槽,這些凹槽就像一個個小牙齒,可以咬住肩膀上的衣服,讓扁擔不會輕易地滑落。
另外,扁擔的長度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果扁擔太長,挑東西的時候就會很難掌握平衡,就像一個長長的槓桿,東西很容易晃動。如果扁擔太短,又裝不了多少東西。所以,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身高和力氣來選擇合適長度的扁擔。一般來說,成年人用的扁擔長度大概在一米五到兩米之間,這個長度既能保證平衡,又能裝下不少東西呢。
小朋友們,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扁擔也有著不同的特色呢。
在江南水鄉,那裡河流縱橫,到處是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的扁擔就帶有一種水鄉的柔美。這裡的扁擔很多都是竹製的,而且扁擔上常常會刻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