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202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章 皇宮內的驚變,大明英宗朱祁鎮,苦丁茶2024,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穩定,更關乎著整個王朝未來的走向,如同牽一髮而動全身。二人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全身心投入到起草工作之中。他們時而眉頭緊鎖,彷彿在與文字進行一場激烈的較量,字斟句酌,力求每一個字都能準確無誤地表達出朱祁鎮的意圖;時而奮筆疾書,洋洋灑灑,那筆尖在紙上飛舞,彷彿在書寫著大明王朝的新篇章。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與反覆推敲,他們力求做到無懈可擊,讓這道宣諭成為朱祁鎮穩固統治的有力武器。
待宣諭起草完畢,朱祁鎮在午門向百官正式宣讀。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午門廣場上回蕩,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百官耳中,彷彿是命運的宣判。當宣諭的最後一個字落下,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而壓抑,彷彿空氣都凝固了一般。就在這時,事先埋伏好計程車兵一擁而上,如同餓狼撲食般迅速,于謙、王文就從百官的班次中被毫不留情地抓走。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震驚與憤怒,那憤怒的眼神彷彿要將這黑暗的世界點燃。于謙瞪大了雙眼,怒喝道:“你們這是謀逆!大明的江山遲早要毀在你們手裡!” 然而,士兵們卻充耳不聞,如同一群沒有感情的機器,強行將他們拖走。與此同時,與朱祁鈺親信的司禮監太監王誠等也都被投入錦衣衛獄中。一時間,整個朝堂籠罩在一片恐懼與不安的氛圍之中,彷彿烏雲壓頂,讓人喘不過氣來。
于謙和王文被誣陷謀立襄王世子。對於這樣毫無根據的指控,朱祁鎮心中其實是有所猶豫的。他在內心深處,始終清楚地記得於謙在 “土木堡之變” 後,力挽狂瀾,保衛京城,為大明王朝立下的汗馬功勞。在那段風雨飄搖、生死存亡的艱難時刻,若不是于謙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帶領軍民頑強抵抗,大明王朝或許早已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朱祁鎮暗自思忖:“于謙實有功。” 然而,徐有貞卻站在一旁,眼神中閃爍著陰冷的光芒,如同毒蛇的眼睛,不緊不慢地提醒道:“不殺于謙,此舉(復辟)為無名。” 這句話猶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直直地刺進朱祁鎮的內心深處,又似一把重錘,狠狠地敲擊在他的心坎上,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朱祁鎮陷入了激烈的內心掙扎,一方面是對於謙功績的認可與感激,于謙的功勞如同豐碑般矗立在他心中,讓他難以忘懷;另一方面是對復辟合法性的擔憂以及來自徐有貞等人的壓力,徐有貞的話如同緊箍咒般,讓他不得不考慮這場政變的正當性。他在御書房中來回踱步,那沉重的腳步聲彷彿是他內心掙扎的節奏,眉頭緊鎖,內心痛苦萬分。“殺,還是不殺?” 這個問題在他腦海中不斷盤旋,如同惡魔的低語,折磨著他的內心。最終,在一番痛苦的權衡之後,朱祁鎮還是屈服於政治的黑暗與殘酷,決定處死於謙等人。他長嘆一聲,彷彿一下子蒼老了許多,那一聲嘆息,飽含著無奈與悲哀。
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鎮正式昭告天下,改當年為天順元年。在詔書中,他言辭犀利、措辭激烈地指責朱祁鈺 “攘位” 以及幽禁自己等種種失德行為。這份詔書,透過各種渠道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如同狂風般席捲了整個大明王朝。無疑,這是在向天下臣民宣告他復位的合法性與正義性,同時也是對朱祁鈺過往行為的一種嚴厲批判與清算。在詔書的字裡行間,朱祁鎮試圖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受害者,而將朱祁鈺刻畫成一個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以贏得天下人的同情與支援。
二月初一日,以孫太后的名義,朱祁鈺被廢為郕王,遷居西內。曾經高高在上、坐擁天下的帝王,如今卻淪為階下囚,命運的巨大落差讓人唏噓不已。朱祁鈺被帶離皇宮時,眼神中充滿了落寞與不甘,那眼神彷彿在訴說著他的無奈與悲哀。他默默地看著曾經屬於自己的宮殿,心中五味雜陳,曾經的輝煌如同過眼雲煙,如今只剩下無盡的淒涼。十八天後,朱祁鈺在幽禁中孤獨地死去。朱祁鎮得知訊息後,以親王禮將其安葬,輟朝二日,並賜諡號為戾。這個諡號,無疑是對朱祁鈺一生的蓋棺定論,充滿了貶低與否定,彷彿要將他從歷史的榮耀中徹底抹去。
這場充滿波折的皇位之爭,至此畫上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它不僅改變了朱祁鎮與朱祁鈺兩人的命運,讓他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深刻地影響了大明王朝的走向,如同蝴蝶效應般,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成為了明朝歷史上一段難以磨滅的沉重記憶,永遠銘刻在史書的篇章之中。此後,大明王朝在朱祁鎮的統治下,雖有短暫的恢復,但那場政變帶來的創傷,卻如一道深深的疤痕,永遠刻在了這個王朝的歷史長河之中,時刻提醒著後人權力的無常與政治的殘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