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燕青定計救李逵
阿慕666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燕青定計救李逵,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麼事了,阿慕666,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童貫在朝堂上請旨,親征梁山的訊息,不過幾日便傳到了梁山大寨。
這是梁山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挑戰。
雖然梁山可戰之兵,有四萬餘人。
可是面對童貫的十幾萬大軍,還是實力懸殊。
若是應付不對,必然損失慘重。
所以,不由得不謹慎。
楊哲和李助,與眾頭領商議之後,決定先將陽穀縣和獨龍崗的人馬撤回來。
經過這段時間的安置,兩地都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象。
就這麼撤出來,確實有些可惜。
可是這處若是面對官軍的圍剿,並沒有險要可守,難免被動。
梁山屢屢能夠以少勝多,其實更多的,還是倚仗這八百里水泊,來與官軍周旋。
不過,讓楊哲欣慰的是,那些從北方逃難過來的人,居然有九成,願意跟隨撤回山寨。
這也就意味著,梁山已經深入人心。
在這些人心中的地位,比官軍更高。
也虧得,自從楊哲掌管梁山之後,就有了長遠的規劃。
後山一直在不停開發,興修了不少房子,此刻正好全都派上了用場。
如今梁山上,聚集了八萬人。
有三萬多的老弱婦孺,山寨弟兄家屬。
家小在山上,前方的弟兄才會更加拼命。
因為他們的打拼,不僅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他們身後的家人。
按照梁山的規定,這些人雖然不能上戰場,卻可以支援梁山後勤。
洗衣做飯、搬運物資……
這都是為山寨發光發熱,都能賺一份工錢,貼補家用。
對,就是貼補家用。
楊哲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要讓山寨所有人,能有家的感覺。
這,才能堅定,守護山寨的決心。
多養一些人,不過多費一些錢糧罷了。
楊哲,很富裕。
至少,以梁山目前的情況,要養起這八萬來人,很富裕。
連續打了濟州府、北京城、高唐州三座城池,收穫頗豐。
自從開闢了天仙醉和精鹽的商路之後,楊哲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梁山還四處差人採買糧食,如今倉廩充足。
哪怕是官軍封山,他們堅持個兩三年,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當然,即使官軍封山,楊哲也絕不會坐以待斃,乾耗下去。
此刻,聚義廳內,眾頭領齊聚。
除了江口水寨的閻五、太湖四傑和滕家兄弟,其他人都回來了。
就連負責精鹽的阮小五和童家兄弟,都回了山寨。
楊哲正在詢問燕青等人,此次下山去沂縣救李逵的經過。
當日,燕青得了楊哲將令,與朱貴和朱富兄弟,跟隨李鬼前往沂州。
來到沂縣縣城外時,天色已經黯淡下來。
朱富便帶了眾人,徑直去了他在西城外的酒店安身。
當日朱富投梁山,便關了酒店。
倒沒料到,會這麼快回來。
四人安歇一晚,留下朱貴和李鬼在店中等待。
燕青讓朱富帶著自己,進城打探訊息。
兩人來到縣城中打聽,聽說知縣已經上報州縣,已然得了迴文。
次日便要將李逵,送到州里問斬。
從沂州到州城,不到兩天路程。
燕青不由得感嘆,若是晚來一日,李逵怕是就要成了刀下之鬼了。
兩人探聽得清楚,便出城回了酒店。
四人計較,準備在路上動手。
只是,從沂縣到州府,卻有三四條路徑。
卻不知,這押送的人,要走哪條路,又何時出發,不好埋伏。
朱富開口道“小乙哥勿憂!這縣裡的都頭,喚作青眼虎李雲,使得一手好槍棒,平日裡三五十個人近不得身。知縣若是要差人押送李逵,必然是他無疑。”
燕青道“若是如此,咱們只盯住此人,便知道其中細節。確定了路線,便告知我家主人,領了人馬先往,到時候於路埋伏,便將人劫了去便是。”
朱富微微皺了皺眉頭“李雲剛直,最是執拗。若是半路劫人,就怕玉石俱焚,他若是壞了李逵性命,卻是不好!”
燕青聞言,不由得要跟著為難起來。
卻聽朱富又道“當日在縣中的時候,李雲日最是愛我,常常教我使些器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