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樣般的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章 光和六年(183年)11月(21),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月樣般的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手下人安排下七天內完成的任務後,齊潤就不在營寨轉悠了,甚至這七天內齊潤都不打算再來,身為打工人的他深知給手下放手去幹的靈活能迸發出很多神奇的效果,這遠比讓他們在自己絮絮叨叨的指導下死板的工作效率更高。

但是齊潤也不打算無所事事的躺平,他有一個比鎧甲更心心念唸的事,出了營寨他就騎著浮雲來到了廣宗南方的山林處,他打算去找何曼,結果在山林裡轉了半天卻沒找到上次的路,要不是遇到暗哨,估計要在山林裡變成失蹤人口了。

………………

“師叔,送去,去的,東西,滿,滿意,否?”何曼聽說齊潤來了,連忙過來迎接。

“超乎想象的好,哈哈。”

齊潤知道何曼說話費勁,於是省去那些沒用的客套交談,直接說道:“你這制弓弩技術最高的工匠呢?我還要找他搞個東西。”

“師叔,那邊。”何曼儘量簡短的說話來躲避口吃的影響,然後他一指左手邊的方向,並示意暗哨帶齊潤過去,然後就迴轉他鐵塔般的身子走開了,他很高興齊潤不是專門來找他的,上次齊潤叫他做的那個絞輪就叫他研究了半天,起事在即,他有一大堆的活急著要幹,可沒工夫伺候這位。

當齊潤跟著暗哨來到這個村子的最左邊時,只見四五個人正在一個空闊的靶場上校試弓弩,另有二十幾個人埋頭幹著自己的工作。暗哨將齊潤帶到一個年紀略大的弩匠面前簡單的介紹幾句後就施禮告辭了。

“這位道長,你要什麼?”

“咱們這最重的弓多重?能射多遠?”

老弩匠隨口應道:“六鈞弓,一百五十步左右。”

‘此時的一鈞大約等於後世的三十斤,四鈞算一石,六鈞大概在一百八十斤左右了,步倒是歷代沒有什麼大的偏差,邁出一次算一跬,二跬算一步,也就是後代的走一步算的一跬,走兩步才算古代的一步,基本都在一米四到一米五之間,一百五十步的話大概是二百多米了。’

齊潤在心裡默默的換算著單位,然後又問道:“弩呢?”

“有二石的蹶張弩,能射二百步。”

這其實只是算的能精準射擊的距離,實際上弓弩如果不考慮精準的話,把仰角拉到四十五度,完全可以射到四、五百米,但那是弓弩齊射大範圍的火力壓制敵軍時才會用的,單兵的弓弩如果不考慮精準就毫無意義了。

“弩能做到十二石嗎?”齊潤問道,他記得宋代的神臂弩就是十二石,那就是一千四百多斤。

老弩匠像是看傻子一樣的瞟了齊潤一眼,低下頭開始繼續忙自己的事,漫不經心的說:“可以,但那是床弩。”

“咱做一架單人用的吧。”齊潤興奮的說道。

老弩匠聞言,狠狠的錘了兩下手裡的工件,不耐煩的抬頭看了齊潤一眼,不屑的說道:“做一架單人用的?做出來誰能用?”

“你們這些公子哥,看了點書就開始做夢,寫書的也是沒譜,寫一個人披著一百斤的鎧甲用半天功夫跑一百里地還能拉開十二石的弩,一百里是多遠?十二石是多重他們知道嗎?”

“一幫人胡寫,一幫人瞎信。”

齊潤聽著老弩匠連珠炮般的一通吐槽,不由的哈哈笑了起來,他意識到老弩匠說的是對魏武卒的描述,那裡面描述的弩正好也是十二石。可據後世專家考證,古代一石有時只有六十斤,有時卻能到二百多斤,差距很大,不過齊潤並不打算和他爭論歷代度量衡的變化問題,有質疑精神不迷信文字和傳言恰恰是優秀工匠最寶貴的品質,而且中國古代的文人記載史料確實如其所言總是不自覺的自嗨式誇張,像是在寫神怪玄幻小說一樣,這也是齊潤經常吐槽的事,因此老弩匠的一番話說的齊潤感同身受。

“哈哈哈,老爺子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確實應該先做一個試驗。”齊潤躍躍欲試的說道:“找個重點的弩試試,看我能不能拉開。”

老弩匠先是為齊潤聽到自己的牢騷不怒反喜感到詫異,繼而又聽出是齊潤打算自己用這個十二石的弩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這人腦子有病。’

“別試了,你看你那小細胳膊,一石弩你都夠嗆能拉開,何曼那麼壯,也就才勉強能開三石的,十二石還是別想了,再傷著了,老夫我可吃罪不起。”

“沒事的老爺子。”齊潤拿出了早已備好的一條皮帶,那還是他從城隍廟倉庫裡翻出來的,齊潤將這條皮帶紮成‘背背佳’的樣式,在腹部那裡垂下兩條十幾厘米的端頭,順手繫上從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問道在諸天

北玄墨蕭

無限之血火榮耀

七隻小鷹

天下

夢醒心傷

情滿四合院之無悔青春

橡皮泥戰士

被退婚後:我詩仙的身份曝光了

兩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