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光和七年(184年)5月(16)
月樣般的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章 光和七年(184年)5月(16),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月樣般的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林地,溪邊。
篝火一叢,火邊烤著十幾條大大小小的魚,還有蝦、蟹、蛤蜊,地上更是狼藉一片,齊潤的親兵們一路奔波,神經緊張,又飢又累,此時終於可以休息了,他們在溪邊的草地上三三兩兩的睡著,一時鼾聲大作。
齊潤此時卻沒有睡,他看著華佗把揹簍裡的草藥一一取出來,然後在火光前仔細辨認著,不時還將草藥摘下一點來放入口內咀嚼品嚐。
華佗忙了一下午才把齊潤他們這邊的傷員的傷口處理好,經不住眾人的邀請,於是跟他們一起共進了一頓篝火烤魚大餐。
“華神醫,您不是譙縣人嗎?怎麼跑到這裡來採藥?”齊潤盯著華佗看了半天,終究忍不住問道。
華佗聽到齊潤的問題,看了他一眼,似乎責怪他打擾了自己,不耐煩地說:“老夫要找藥,哪裡去不得?”
齊潤自討沒趣,聳了聳肩,想繼續找話題和華佗聊聊拉近下感情,又怕再碰釘子,只得訕訕的乾笑了兩聲。
華佗也覺得自己說話太愣,嘆了口氣緩緩說道:“老夫在找一種草。早年間遊醫時遇到一個婦人,她昏睡了兩天,像死了一樣,但呼吸脈象都平常,對其針刺火燙都不曾醒,後來待其自醒後,一問方知原是吃了不知哪裡採的野草。”
“麻沸散!”齊潤驚呼道。
“什麼散?!”華佗忽然目射精光,一把抓住齊潤的胳膊:“你知道這種藥草?”
齊潤當然知道,華佗也是靠這個‘麻沸散’才名留青史,只是沒想到此時的華佗還沒有發明這個方劑。
“知,知道啊。”齊潤被華佗的舉動嚇了一跳。
“哈哈,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天可憐見!天可憐見!快告訴我,這個叫什麼散的草的全名,它長什麼樣?生長在什麼地方?”華佗急切地問道,雙眼緊盯著齊潤,彷彿要看穿他的內心。
齊潤被華佗盯的打了個寒戰,他懷疑要是掀開人的頭蓋骨就能自己讀取資訊的話,華佗肯定已經這麼做了。
這事還真巧,齊潤在穿越前幫兒子做作業的時候特意查過資料,鬼知道當年幼兒園老師為啥要求孩子找一朵自己喜歡的花來介紹,更不知道為啥兒子會一眼就相中了曼陀羅。
他一向認為幼兒園老師佈置的這種孩子絕對無法獨立完成的作業是專門為了pua孩子家長的,現在看來還是很有用的嗎。
他定了定神,努力回想了一下當時給兒子做的那份作業的內容:“這種草……誒。”
華佗手上的勁越來越大,不住的催促道:“快說,快說,這種草到底長什麼樣?”
“疼,華神醫,你輕點,要斷了。”齊潤指了指被華佗抓住的胳膊。
“沒事,斷了我能醫!”華佗不情不願的鬆開了手,但還是緊緊盯著齊潤。
‘這華佗真是為醫成痴了。’齊潤無奈地笑了笑,開始憑著回憶描述起曼陀羅的外貌和生長環境:“這種草不叫什麼散,它叫做曼陀羅,是一種原產西域的植物,它的葉子像茄子葉,花像喇叭,果實被帶刺的殼包裹著,裡面的種子像杏核,它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通常生長在向陽的山坡或草地。”
齊潤說完忽然覺得奇怪,他記得當時為了做作業查曼陀羅的資料,明明白白說的這種植物唐朝才傳入中國的,難道這個時代就有了?
八成又是什麼士人認知的偏差吧,畢竟寫史料記錄東西的都是士人階層,他們怎麼會在意一棵草的存在與否。
“啊,曼陀羅,曼陀羅,原來叫曼陀羅!”
華佗聽後欣喜若狂,他跳了起來,在草地上來回踱步,嘴裡喃喃自語:“這真是天意啊!老夫找了這麼多年,居然是這樣得到的線索!”
“華神醫,您找這種草幹嗎呢?”齊潤明知故問道,畢竟這是拉近雙方關係的最佳時機。
華佗笑著看向齊潤,態度明顯親切了很多:“小兄弟,你知不知道病入骨髓是什麼意思啊?”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這可難不倒齊潤,畢竟初中時齊潤就被稱為古文小天才,各種大小古文讀幾遍就能背的滾瓜爛熟,也正是因此才對古代史書典籍產生了興趣。
最後終於數理化不及格,高中考不上,進了個技校,學了個垃圾專業,畢業後沒文憑沒技術,只能靠送外賣熬日子,落了個既累的要死又掙不到錢的結局。
‘喜歡古文害死人啊!早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