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光和七年(184年)9月(4)
月樣般的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光和七年(184年)9月(4),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月樣般的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默然,只是微微點頭。
盧植嘆了一聲,捶桌痛陳道:“桓帝實乃愚主也,自誅梁冀以後,見天下莫敢與之違,自謂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騁其邪欲。寵宦寺,上下同惡。興黨錮,戕害名流。縱聲色,日夜宣淫。入則耽於婦人,出則馳于田獵。荒廢庶政,棄亡人物,真昏聵之尤甚者,雖桀紂何以加茲!”
盧植說到這裡,憤然站起,罵道:“今上亦是昏暗之主!所親者,閹寺也。所愛者,宦豎也。此等賤奴,竟呼之為父母,真無恥之尤也!又賣官鬻爵,輕賤朝廷,使餓狼守庖廚,飢虎牧牢豚,熬天下之脂膏,填一己之慾壑。乃致而今怨毒四播,禍亂並起。”
劉備也垂泣站起,嘆道:“夫子,當今朝廷腐敗無能,閹宦當權獨斷廟堂,世家橫行逞肆江湖,寒門子弟無以進身,旁枝俊傑難以出頭。現下黃巾之亂雖然漸平,但天下亂肇已釁,此前朝廷詔令各世家大族自行招募鄉勇助剿蛾賊,可弟子看來,此舉必將造成地方豪強漸成割據之勢,蛾賊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時,此後域中為誰人之天下,恐不可言也。”
“國事如此,如之奈何。”盧植長嘆一聲,頹然坐下:“崔夫子向日常言:‘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漸敝而不悟,政浸衰而不改,習亂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慾,不恤萬機。或耳蔽箴誨,厭偽忽真。或猶豫歧路,莫適所從。或見信之佐,括囊守祿。或疏遠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弛於上,智士鬱伊於下。’吾前尤謂乃預箴者,今方知是時論也!”
“夫子!”劉備慨然長拜道:“弟子雖不才,願以廓亂安民匡扶漢室為己任,上不負君子烈烈之志,下不枉男兒七尺之軀!”
盧植微微頷首,欣然而笑:“此路難行。”
“弟子行得!”
“何以行得?”
“以仁義行之!”
“何為仁義?”
“親賢下士,公正合宜。”
“哈哈哈哈。”盧植拍掌大笑道:“善哉!玄德!汝得之矣!”
盧植笑畢,肅容端坐,正色言道:“玄德,汝即刻率部曲回廣宗,吾當令伯珪上表為汝求職,為師助你於此路上第一步行穩踏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