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私學與大學,漢吏,三國小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建寧三年(公元170年),春三月。
地處大漢帝國極北方的雲中郡,百年以來,天象時而無常,今年的仲春來的就比中原要晚上許多。前歲,今天子即位,改元建寧,賜天下民爵一級,王蒼還算幸運,生的較早,也在賜爵之列,如今算是個有爵位的人了。
幾個月前,新任的雲中郡守到任後,把王安從戶曹掾拔擢至主簿。主簿、功曹、五官掾、上計掾等雖然只是郡守門下屬官,但作為郡守近吏,權勢也算是極大的,如果郡守沒有到任,那郡中事務都由長史暫時負責統籌。
官署中,看著今天硯臺裡沒有結冰,王安若有所思。
第二天休沐時,已經八歲的王蒼起了個大早,跟著未穿官服的王安帶著家奴出了里門,今日要去拜訪的是縣三老裴虔。
雲中裴氏也是在東漢初年興起的,宗家大半都遷徙到了河東郡聞喜縣,但有一支留了下來,百餘年繁衍至今,也頗具規模,當今家主名叫裴虔。
裴虔少曾為小吏,中年時嘗遊學於幽州,後因亂結識了范陽盧氏的盧植,在好友盧植的引薦下,拜大儒馬融為師,成為了馬融的入籍弟子,學經七年,小有成。
學經歸來的裴虔回雲中時,被當時的太守徵辟為門下主記史。歷任五官掾、主簿、功曹、上計吏等顯官。在郡中蹉跎了十餘年後,五十歲仕途無望的裴虔因老師馬融的原因在黨錮之列,只能無奈棄官歸家退隱。後在裡中開立了一所私學,平時教授一些弟子,至今已十餘年矣。
裴家是本郡大姓,縣北門附近就是裴裡,大多姓裴,間有外姓,裡內偏小,寥寥住了三十來戶人。
里門進去第一間院子就是裴虔家,沒有院牆,只有木柵欄圍在四周,從外往內看,一老年儒生面前坐著十幾個或大或小的弟子。
王蒼透過縫隙仔細的打量著裡面的情況,院內不大,南北走向的格局,三間屋舍呈一宇兩內的樣式,正中間是堂屋用來會客,兩邊是居所,各自在黃土牆壁上開了一間小窗通風。西邊靠牆搭了一間廚房,旁邊是雞塒、菜畦和廁所,右邊是水井和馬廄,正中間有一棵高大的桑樹,裴虔就是坐在樹下高席上,被眾弟子環繞著。
王安站在門外,恭敬喊道:“夫子。”
前排坐著的一箇中年士子看了看院外,在老年儒生的示意下站起身走了過來。
中年士子卻是認出了王安,還未答話,王安當先作揖說道。
“萬君,今日攜子前來拜訪,煩請通稟一下夫子。”
萬潛作揖還禮。
“子固兄,正是夫子讓我來帶你們進去。”
王安今日未穿官服佩戴印綬,只簡單一襲深衣佩劍,牽著皮裘鹿靴的王蒼緩步進了院門。桑樹下幾名年紀較小的弟子好奇的抬頭看了一眼院內父子二人,就繼續埋頭學習儒家經典,一個個搖頭晃腦,如飲醇酒一般。
裴虔長子裴寂扶起自家阿翁走到堂前階下,請一旁的王安父子先行,王安父子再三謙讓,裴虔、裴寂走右邊進門,王安、王蒼走左邊進門,走完這一套主人迎接客人的流程,幾人陸續進入堂中。
裴虔端坐於正上方的席中,裴寂立於身後,王安父子按照主賓坐在左邊上首。幾個年長些的弟子進來生起火盆後轉身侍立在門外,廳中火盆慢慢燒旺,清冷的廳內漸漸有了一絲暖意。
見時候差不多了,王安離席對主位的裴虔做揖說道:“夫子,此乃吾愚子王蒼,現已滿八歲有餘,性情頑劣,不通詩書,願就學於夫子門下,請夫子調教一番。”
裴虔看著大概六十來歲,鬚髮皆白,臉上帶著點點黑斑,身量卻是極高,腰肢挺的筆直,開口打趣道:“子固,你王氏可是不缺書啊,沙陵王仲安治《易》更是號稱雲中第一,怎麼會想起我這老儒。”
王安聞言臉上不喜反憂,搖了搖頭。
“夫子師承大儒馬融,更是鄭公、盧公等海內名儒的同門師弟,夫子之才亦遠勝於族父,族父久居沙陵,近來陰氣入體,甚少授徒。”
此時萬潛端著熱湯進入堂中,分別奉給裴虔及王安,與裴寂一起立於裴虔身後。
王蒼見兩位長輩敘話得差不多了,當即站起身來走到廳中,依禮上前跪拜奉上束脩,說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話術。
“小子天資愚鈍,常訥訥不能言,聖人有言:有教無類。夫子又曾師從於海內名儒馬融,願拜學於夫子門下。”
廳外打量的趙伯眼尖,趕緊招呼劉二、高丙把四壇酒抬至屋內,院中牽狗的白季不著痕跡地踩了身下大黃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