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永明學宮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永明學宮,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眼魔的秋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誒,小少爺,你去哪?”
沒走出幾步,李國助就聽到身後傳來趙貞雅的聲音。
李國助愣了一下,像是才發現趙貞雅在自己身邊。
“找人。”
但他並沒有回頭,只是淡淡地應了一聲,便繼續邁步走去。
趙貞雅和金順姬只得小跑跟上。
其實今天要塞裡有頭臉,或者與要走之人相熟的人都有來到碼頭送行。
只是99%的人在船剛駛出金角灣口時,就幾乎是一鬨而散了。
因為心裡惦記著給蒸汽機設計冷凝器,廉司南基本上是走的最早的一個。
只有李國助依依不捨,又跑到要塞西北角的稜堡上目送三條船遠去。
趙貞雅和金順姬原本是過來送虞明珠的。
但作為李國助的貼身丫鬟,她倆也不便擅自離開,只好跟著李國助來到城上。
現在又不得不跟著李國助去找人。
李國助一下城,就徑直來到位於永明要塞中部的一座宏偉的建築之下。
從外面看,這是一座形如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只是南北兩端各有一座塔樓聳立在頂部。
南端的是一座方形尖頂塔樓,北端的是一座八角圓頂塔樓,前者比後者要高大不少。
這座建築的位置和規模使它成了永明要塞裡的地標性建築。
它在南北方向上,正好位於永明要塞的中間,
但在東西方向上,則略微偏西,恰好位於永明要塞南北中軸大道的西側,
與永明要塞的官邸,也就是李旦父子居住的那幢樓房之間相隔百餘米。
而在百餘米的空間內,還有五幢排列緊湊的小型樓房。
七座建築在永明要塞西側共同組成了一片建築群。
實際上,這裡正是永明要塞,乃至未來整個永明城的行政區。
而那座頂上有兩座塔樓的宏偉建築,是永明要塞中最晚完工的一座大型木構建築。
從其建築形式和位置來看,它應該是一座宗教建築。
如果永明要塞是某個歐洲國家所建,那這座建築就必是教堂無疑。
但永明要塞是中國人所建,所以這座建築即便是宗教建築,也不可能是教堂。
實際上它現在的名字,叫做永明學宮,是永明學會的集會和教學場所。
在永明學會成立之前,這幢建築其實就已經完工了。
這就說明,李國助在設計這幢建築的時候,
要麼就是為永明學會而建,要麼是有別的用處,要麼就是壓根沒考慮用途。
然而永明要塞內的空間其實並不算大,
再加上為了防範建奴和鞏固地盤,急需加強防禦。
所以其外圍防禦工事的建造、維護和改建才應該是第一位的。
至於其內部的建築,只需先用木構建築滿足基礎需要即可。
比如水井、糧倉、醫院、兵舍、校場、彈藥庫就是最基礎的建築。
這些建成以後,可以酌情建兵工廠,最後才應該是行政區。
甚至兵工廠和行政區都可以暫時不建,而是直接開始改造木製城牆,
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改建成磚石複合,或夯土包磚等更堅固的結構。
總而言之,要塞內部的建築在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好用途。
而不應該在建成以後隨意更改用途。
至於在設計階段連用途都不考慮,就更是不可取了。
之所以要在改造城牆之前建造行政區和兵工廠,主要是因為人手不夠。
要快速改造城牆,起碼得有三千勞工。
至於這幢建築,李國助在設計它的時候,還真就是沒考慮用途。
這主要是因為,他在設計永明要塞的時候,
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是以俄羅斯建於18世紀初的彼得保羅要塞為藍本的。
他認為歐洲人對稜堡內部的空間規劃是最合理的,畢竟這就是人家搞出來的玩意。
但他卻忽視了一點,就是歐洲人對宗教的狂熱。
儘管從軍事用途上來看,教堂並不是必須的,至少應該是優先度最低的建築。
但歐洲人建要塞,卻往往都會優先建教堂。
所以當李國助意識到這幢建築沒有必要時,已經晚了,建築都快要落成了。
幸好他後來想到了要成立永明學會,這座建築便順理成章的成了永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