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冒口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冒口,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眼魔的秋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樣體積的冒口,明冒口較暗冒口的補縮效率低。
對於大中型火炮鑄件,尤其是單件小批次生產時經常採用。
暗頂冒口上表面不露出砂箱,四周被型砂包圍,散熱慢,保溫效果好,
尺寸可相對小些,但要求砂箱高於冒口,
一般在中、小火炮鑄件中使用較多。
當火炮鑄件的熱節在側面時會採用側冒口,尤其是機器造型的可鍛鑄鐵、球墨鑄鐵件。
其補縮效果好,造型方便,冒口容易去除,應用廣泛。
有明側冒口和暗側冒口之分,實際生產中多采用暗側冒口,
可根據熱節位置就近設定冒口,缺點是需要佔用較大的砂箱面積,
當熱節不在分型面時會給造型帶來麻煩。
普通圓柱形冒口造型方便,有較好的補縮效果,在古代火炮鑄造中也較為常用。
其散熱速度比球形冒口快,但比方形和長方形冒口慢,
其形狀有利於加工和製作模具,適用於各種規模的鑄造生產。
3磅團炮是典型的小型火炮,所以只需在炮口設定1個暗頂冒口,在兩個炮耳處各設一個小型暗側冒口即可。
在平戶為仁王號鑄造12門6磅銅炮的時候,李國助就已經實踐過在泥模上設定冒口了。
而且6磅炮屬於中型火炮,熟悉了中型火炮的冒口設定,再看小型火炮的冒口設定就非常簡單了。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翁翊皇在這三個模具上設定的冒口在位置、大小、形狀上都非常專業。
不過砂箱表面卻看不到哪怕一個明冒口。
李國助推測,這是因為砂型鑄造無論是透氣性還是散熱性都是三種鑄造方法中最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