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工業革命的發動機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工業革命的發動機,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眼魔的秋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國助也是從他那裡才知道了這些。
張薇與趙貞雅一見如故,關係莫逆,肯定也會囑咐自己帶來的人努力發揮長處。
十有八九,那些人裡有哪些擅長紡織,她都已經告訴趙貞雅了。
所以只要解決了紡車和織機,趙貞雅都不用招工,就能把紡織廠辦起來。
不過李國助這次卻沒打算輕易跳過這個議題。
因為作為穿越者,他知道在合適的大環境下,紡織業必將是工業革命的發動機!
以英國工業革命為例,這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紡織業起到了技術革新的引領作用,影響力並不只在紡織業,也擴散到了其它諸多領域。
1733年,凱伊發明飛梭,提高了織布效率,引發了棉紗供不應求的“紗荒”,從而推動了紡紗技術的改革。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能同時紡出多根紗線,極大地提高了紡紗效率,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此後還有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等一系列發明,實現了紡機和織機的聯動配套,完成了工作機相關工藝的歷史性突破。
紡織業的技術創新激發了其他行業的技術革新。
例如,紡織業對動力的需求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機,
而改良後的蒸汽機又被廣泛應用於化工、冶金、採掘、交通等多個行業,
解決了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推動了這些產業的發明和創造。
二是市場需求的巨大拉力,國內需求旺盛,國際市場廣闊。
在工業革命前,英國社會各階層對棉織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而本土手工生產的棉紡織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這為紡織業的技術變革和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英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和貿易網路,為棉紡織品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透過殖民擴張和貿易,英國將大量的棉紡織品銷往世界各地,
進一步刺激了紡織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