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請問福建那邊是怎麼種番麥的,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眼魔的秋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了,好了,幾個錢有什麼好計較的,我也多了幾錢,只是沒說而已。”

顏思齊連忙打圓場,朝林福努了努嘴,

“你那是多少斤?”

“我這也差不多100斤。”

林福咧嘴一笑,他早就放下了秤。

“500斤!這一畝番麥竟然收穫了500斤!我的老天,這還是番麥嗎?”

李國助循聲看去,只見剛才吃驚大叫的人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

他於是饒有興趣地問道:“番麥畝產500斤很多嗎?至於讓你吃驚成這樣嗎?”

“當然很多!福建那邊番麥畝產100斤都算多的了,大部分土地只能畝產幾十斤。”

那少年見是李國助,一點也不害怕,反而不卑不亢地說道,

“小少爺在日本長大,又是金枝玉葉,不瞭解咱們福建那邊的農事也屬自然。”

李國助前世是在城市裡長大,今生又是個富二代,可謂是一點農活都沒幹過。

但這卻不代表他完全不懂農業知識,甚至他前世還研究過明代的農業。

一些資料顯示,明代玉米的畝產量確實只有幾十斤到一百多斤。

資料上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當時玉米傳入中國的時間還不長,品種基本未經改良。

二是,人們缺乏種植經驗,不敢種的過密,一畝地也就大概種植500~800株。

三是,不捨得把玉米種在平原,多是種在較高的山地之上。

這少年的話,算是證實了現代人研究的結果。

至於原因是不是現代人分析的那樣,就得靠李國助去求證了。

於是他客氣地問那少年道:“既然如此,請問福建那邊是怎麼種番麥的?”

那少年見李國助如此客氣,好像還挺受用,馬上揚眉答道:

“一般是種在山區裡,但其中的低地一般不會種番麥,那是留給番薯的。”

“更高的山地才種番麥,因為這東西比番薯耐旱。”

看來現代人分析的還是有道理的……

李國助這樣想著,又問道:“那一畝地一般種多少株番麥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問道在諸天

北玄墨蕭

無限之血火榮耀

七隻小鷹

天下

夢醒心傷

情滿四合院之無悔青春

橡皮泥戰士

被退婚後:我詩仙的身份曝光了

兩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