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那你為何不在那一帶建城呢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那你為何不在那一帶建城呢,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眼魔的秋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醫診脈對桌子的高度有一定要求,
以能讓醫生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下垂,肘部可以舒適地放在桌上為宜。
一般來說,桌子高度在70~ 76厘米左右較為合適。
此等高度可以保證醫生在診脈時,手臂、手腕和手指能夠自然放鬆,以敏銳地感知脈象。
桌子過高,醫生的手臂會被迫抬起,肌肉緊張,會影響手指對脈象細微變化的感知。
桌子過低,醫生身體需要前傾,長時間會導致疲勞,同樣不利於準確診脈。
不過李國助只是個八歲小孩,70~76厘米左右的桌子對他來說就太高了。
高度通常在45厘米左右的茶几對他來說正好合適,
但要是坐在同等高度的沙發上,顯然也不適合以舒適的姿勢診脈。
所以李國助才讓趙貞雅給他搬來板凳。
這樣坐在茶几旁診脈,才正好合適。
他的小手宛如春日裡剛剛抽出的嫩枝,
手指纖細而圓潤,指節處微微隆起,像是精巧的小竹節,透著一股尚未完全褪去的稚氣。
指甲修剪得整整齊齊,泛著淡淡的粉色光澤,猶如清晨含苞待放的花瓣尖兒。
就是這樣稚嫩的指尖輕輕搭在便宜老爹那寬厚的手腕上,
力度卻是恰到好處,既不鬆垮也不過於緊繃。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形成幾道淺淡的紋路,額頭上滲出細微的汗珠,卻渾然而不自知。
他時而輕輕點頭,時而又略微停頓,
似乎在與老爹體內那隱秘的脈象進行著一場無聲而深邃的對話,
全神貫注地捕捉著那脈搏之下每一絲細微的跳動變化,
整個神態宛如一位在幽暗中探尋寶藏蹤跡的智者,執著而又篤定。
就這樣過去大約兩三分鐘,他突然收回稚嫩的小手,長長地籲出一口氣。
“怎麼樣?”李旦略顯緊張地問道。
可能是因為李國助診脈時的神情變化有些豐富,用的時間也有點長。
“沒事,您身體沒有大礙,只需稍加調理,便可身輕體健。”
李國助輕鬆地笑道。
兒子的話和輕鬆的神態,讓李旦懸起來的心落了回去。
他突然伸手颳了下李國助的小鼻子,不無嗔怪地道:
“那剛才你小表情那麼豐富幹嘛,還有那診脈的時間是不是也有點長了?”
“這不是還不太熟練嘛,只好多用點時間嘍。”
李國助齜牙一笑,瞥見趙貞雅把筆墨紙硯給他放到了茶几上,便提筆說道,
“您就是身體裡有些痰溼,我給您開個參蘇飲的方子吧。”
說著就在紙上筆走龍蛇地寫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個方子。
李旦拿起方子,只見上面寫著:
人參三分、紫蘇葉三分、葛根三分、半夏三分、前胡三分、
茯苓三分、木香二分、枳殼二分、桔梗二分、炙甘草二分、
陳皮二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他看完後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這字寫的倒還可以,只是與上次那個菜譜上的字相比,還有失工整。”
李國助啞然失笑,衝老爹做了個鬼臉:
“知足把你,醫生寫的藥方,能讓你看得清都算好的了。”
李旦倒也不跟他抬槓,又拿著藥方看了片刻,問道:
“這個藥方有什麼說法嗎?”
李國助當即清了清嗓子,學著許儀後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說了起來:
“此方有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之功效。”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溼之症,亦可預防風寒感冒。”
“人參能大補元氣、扶助正氣,紫蘇葉能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葛根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半夏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嘔。”
“前胡能降氣化痰、散風清熱,茯苓能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木香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枳殼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桔梗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炙甘草能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調和諸藥。”
“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生薑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大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李旦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一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