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歷史重演……
被綠了八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歷史重演……,大明:治好病後,老朱求我去現代,被綠了八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說朱由檢,就算他朱元璋自己,也需要花費數十年,才能逐步穩固局勢。
而朱由檢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比朱元璋更為嚴峻,
但他卻妄圖在一兩年間解決所有困難,實屬空想。
“先祖教導得當,小神仙所說也是真的,急於求成,的確,是我最大的問題。”
朱由檢帶著苦笑坦承,
如今已是崇禎十七年。
回顧過往,朱由檢不得不承認自己曾經太過缺乏耐心。
若當時能夠沉著冷靜地應對各項事務,並用心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也許結果會完全不同。
“正是因為你的浮躁,跟那急於求成的心態,導致下屬容錯空間極小。”
“任何一點差錯,都會被你視為巨大失誤,從而失去對那些大臣們信任,最終放棄他們。”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袁崇煥與孫傳庭的情況。”
朱由檢垂著頭,一言不發,但額頭上卻沁出一顆顆碩大的汗珠,顯而易見。
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充滿了迷惘。
張北玄的話語如同利劍一般,毫不留情地破開了他的心防,讓他無處可躲,無法反駁。
朱元璋冷漠地聽著這一切,心中暗自揣摩。
雖然他對袁祟煥和孫傳庭這兩個名字一無所知,但憑藉張北玄剛才的講述,他也大概能猜出。
恐怕這兩人,曾經是朱由檢極為看重的人物,只是後來,因為某些錯誤,使朱由檢轉而對他們產生了嫌棄。
最終。
他還是忍不住開口了:“小夥子啊,你這種行為,根本不該是一個稱職的皇帝所為!”
“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如張北玄這般有能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不可以僅因為他人的一時之失,便心生猜忌,將他們打入無盡深淵。”
“如此一來,還有誰願意真心追隨你?又有什麼人為國效忠呢?”
朱由檢羞愧難當地低下了頭,說道:“祖宗,想起往昔種種作為,我深知自己犯下大錯,實在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朱標輕輕拍打著他的肩頭,寬慰道:“你也無需太過苛責自己,在這樣一個動盪時期,擔任如此重任,確實不易。”
朱棣轉頭看向張北玄問道:“張北玄,後來呢?”
張北玄回應說:“隨後的日子裡,由於對臣僚過度猜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願為朱由檢賣力,最終落得無人可用的地步。
“崇禎十七年,國破大明亡!”
聽到這裡,朱由檢不禁露出一絲苦笑。
覺得自己的遭遇真是滑稽,令人可笑。
記得最初登上皇位之時。
他曾全身心投入到文官群體中,希望透過坦誠相見,換來他們的忠貞之心。
為此不惜代價,包括斬首魏忠賢,乃至撤銷錦衣衛機構,一切皆是為了昭示自己改變舊格局的決心。
整個統治期間,宮中太監們,一直是他最排斥的物件。
可是做夢也沒有料到,
到最後自己還是失敗了。
“我……我能問下,我是怎麼死的嗎?”朱由檢心臟刺得很疼,艱難開口問道。
朱棣大大咧咧的說道:“你啊?跟個老太監,在歪脖子樹上吊死了!”
“……”
朱由檢:老子死的那麼慘的嗎?
“至少死的有骨氣!沒丟咱朱家的人!”
朱元璋評價了一句。
畢竟,朱由檢履行了一位皇帝應有的使命:殉國!
單憑這一點,他便絕對不是所謂的昏庸之輩。
聽到了自己的命運後,朱由檢的心情,也是似乎變得輕鬆了許多,一路上也露出了笑容。
也許是因為有朱元璋、朱標、朱棣這些先祖們的支援,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安心感。
……
數日之後,京師和山海關兩地同時出現了大變故!
那席捲大明的起義軍隊,終於抵達了京師。
這一切與張北玄的描述幾乎如出一轍。
在起義軍抵達京城的那一刻,首輔魏藻德沒有一絲遲疑,親自開啟城門,並帶領著滿朝文武官員,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跪拜迎接。
看到如此景象,李自成顯得十分滿意,大搖大擺地領著他的大軍入城。
當魏藻德及所有的文武百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