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老朱啊,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被綠了八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老朱啊,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大明:治好病後,老朱求我去現代,被綠了八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吧?”
朱元璋還沒開口,朱標先輕輕頷首說道:
“北玄,你說的非常精準。”
“確實,若是父皇育有二十六名孩子,二十五個都為藩王的話,他們一年所需的花費的確達到了如此數字,只多不少!”
朱棣撅了撅嘴巴,不耐煩的反駁說:
“不過就是將近二百萬兩銀子嘛,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我們大明每次打仗,耗費的銀兩,動輒達到數百萬,乃至更多呢!”
“何況我大明,每年稅收能夠上千萬,從中拿出百餘萬養活一眾王族,並非難事吧?”
張北玄聳了聳肩膀,笑著點頭稱是:
“小小棣啊,說得好,但有一個要點,你忽視了。”
“什麼要點了?”朱標輕哦了一聲,問道。
“那便是藩王的子孫!”
張北玄接著解釋:“依循大明祖訓,在每位藩王的子嗣中,只會有一個成為世子繼續承繼王位。”
“那麼剩下的人,全部變成郡王。”
“而且每一位郡王,他們的年俸祿差不多在一萬兩銀上下浮動。”
“以老朱為例,他共有二十六個子嗣,那麼假設,每個人平均生有十個子嗣,這沒問題吧?”
朱元璋三人一致贊同這一假設。
通常情況下,每個藩王有十幾名子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那些遠離京城的藩王,終日無大事可做,當然會在家裡專心打樁!
況且朱元璋相信多福多子,他的後代也會遵循這條原則大量繁衍後代,十幾個甚至還算少的。
張北玄深吸了口氣,繼續說道:
“既然大家都認同,那我繼續往下說。”
“老朱有二十五個藩王,等於說這些人,每年將消耗近一百八十萬銀兩。”
“考慮到每一個藩王都有大約十名子嗣,那麼算下來,就是二百五十個郡王。”
“這樣推算下來,這些郡王一年的俸祿約一萬兩,因此,這總銀子需要二百五十萬兩。”
“加上前面提到的藩王,需要消耗一百八十萬兩,那麼總計就是四百三十萬兩!”
一旁的朱棣撓了撓頭。
這些數字讓朱棣感到迷迷糊糊的,但他仍聽懂了四百三十萬兩銀子。
“那又如何?區區四百三十萬兩而已,朝廷照樣應付得過來啊。”
朱標也點點頭。
“北玄,你分析得不錯,坦率地講, 其實朕跟父皇早已經對此有所估算, 結果跟你所說的出入不大。”
“老實告訴你吧,即便再多給幾百萬, 朝廷還是有能力承擔得起這部分開支的。”
此刻的朱標,顯得格外自信, 相信自己沒有任何疏漏之處。
一旁的朱元璋,嘴角掛著得意的笑容。
這筆賬他早就跟朱標算過了!
一點問題都沒有!
哼!
這一次,張北玄託大了!
甚至他內心深處暗暗發笑,“張北玄啊張北玄,這次終於輪到你失算了?不知道銀子就是咱的命根子?咱能不算清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