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喝了一頓酒後,老朱懵了……
被綠了八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喝了一頓酒後,老朱懵了……,大明:治好病後,老朱求我去現代,被綠了八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縱觀華夏曆史,從古至今,沒有一個朝代能撐過三百年。”
“那大明又憑什麼例外呢?”
張北玄語氣平淡地問道。
“沒能撐過三百年?”
朱元璋一時語塞,雖然心中有些不滿,但仍問道:“唐朝統治了多少年?”
這不需張北玄回答,朱標便直接答道:“回父皇,唐朝統治了二百八十九年!”
“宋朝呢?!”
朱標的回答讓朱元璋頗為意外。
他一直以為大唐強盛,理應更長久一些,至少三四百年才是。
未曾料到,連鼎盛時期的唐朝,也未能突破三百年,令他感到驚訝不已。
“嚴格來說,宋朝分為兩個時期,南宋存在了一百五十二年之久。”
“北宋略為長久,但也只有一百六十七年……”
朱標接著補充道。
“那麼元朝呢?”
朱元璋深知,宋朝一分為二,在他這種帝王眼中根本不被視作同一個國家。
“元朝執政時間並不長,僅僅九十八年!”
張北玄直接回應:“因此,你為何認為大明能夠長久穩固?”
沉默良久後,朱元璋低垂著目光,而朱標也是低頭不語。
在他看來,大明之所以難以久續輝煌,歸咎於後來者的平庸無為。
意識到這一點,他不禁深感必須加強對子孫後代的教誨。
輕嘆一聲後,朱標開口說道:“父皇,這一切皆是兒臣之過。”
“沒能教育好後續繼承者,請父皇責罰!”
聽到這話,張北玄疑惑地看了一眼朱標,隨後問道:“這件事與你何干?”
“沒錯,張北玄說的對,這事跟你有什麼關係?”
朱元璋打斷了二人對話,“未來後世子孫,與你無關。”
“至少咱大明,並未像秦那樣,二世而終,錯不在你身上。”
言畢,他憂心忡忡地抿了一口酒。
“咱相信,老大將來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皇帝,所以你無需自責。”
“不過咱更想了解的是,為什麼那些看似強大無比的王朝,甚至包括大明,都沒辦法突破三百年的束縛?”
放下手中的酒杯,朱元璋也是以一種謙遜的姿態望向張北玄求解。
他自然也是想要理解其中緣由。
“封建王朝存在著諸多弊端,我就簡單列舉幾點關鍵問題吧。”
小酌一口,張北玄緩緩講述道:“首要原因,在於皇帝的權威難以滲透至民間,導致控制力不足。”
“仔細觀察,實際上只有官僚系統以及士紳家族,這些體系才會真正遵從皇帝意志。”
“鄉間百姓更多聽命於本族長或地方領袖,而非中央朝廷命令。”
剛講完此話,見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儘管朱標和朱棣對此或許尚存困惑,但作為一位曾經經歷過苦難歲月的人來說,他完全明白箇中奧義!
當年還未起義之時,他們這些平民,對朝廷政策幾乎毫不知情;
唯有本地村長的話語,才具備實際影響力。
這些家族長輩及鄉村領導者,才是當地真正的主導力量。
“即便如此,這也跟王權有何相干呢?”
“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又能如何撼動至高無上的皇位呢?”朱棣帶著幾分輕蔑反駁,認為平民階級絕不可能構成威脅。
掃了朱棣一眼後,張北玄清楚知道當前的朱棣還不夠成熟;這樣的言論與日後那位雄才偉略的永樂帝實在不符。
“貴族地主有多少?相比之下普通民眾數量又有多少?”
“歷朝歷代,每一次成功的起義背後,依靠的是誰的力量支援?”
張北玄嘴角微微上揚,透露出一絲意味深長:
“即便是你爹——太祖高皇帝本人,不也正是依賴底層百姓力量,才得以起家,並最終奪取天下,坐穩皇位的麼?”
面對質疑,朱棣仍然固執己見:“那是由於元蒙政權暴戾,早已喪失民心!”
“失去民心的本質是什麼呢?說到底,還是因為失去了對低層民眾的基本掌控權罷了。”張北玄淡淡解釋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麼?”
不再執著於這個問題後,朱元璋轉而繼續追問。
“另外,就是每個封建皇朝都無法避免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