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遠志,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志的全面介紹

一、引言

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為遠志科遠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其藥用價值在傳統醫學和現代研究中都備受關注。它不僅是中醫方劑中的常用藥材,也逐漸成為現代藥物研發和健康產業的研究熱點。本文將從遠志的植物學特徵、分佈與生長環境、歷史記載、炮製方法、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使用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闡述。

二、植物學特徵

(一)形態特徵

遠志植株高度一般在20 - 40厘米,根呈圓柱形,表面淺黃色,有較深的皺紋,質地堅硬。莖多數叢生,直立或傾斜,上部多分枝,具縱稜,無毛或被微柔毛。葉互生,葉片紙質,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總狀花序頂生,花小,稀疏,花梗細弱,基部具苞片3枚,苞片卵形,早落;萼片5,宿存,外輪3片較小,線狀披針形,內輪2片花瓣狀,倒卵形,基部具爪;花瓣3,紫色,側瓣斜長圓形,基部與龍骨瓣合生,龍骨瓣較側瓣長,先端具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下部合生成鞘,花葯無柄,頂孔開裂;子房上位,扁圓形,花柱彎曲,柱頭2裂。蒴果扁平,圓倒卵形,先端微凹,邊緣具狹翅,基部具宿存的萼片,成熟時沿室背開裂。種子卵形,黑色,密被白色絨毛,種阜翅狀。

(二)生物學特性

遠志喜涼爽氣候,耐乾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佳。遠志生長緩慢,播種後2 - 3年才能收穫。其花期在5 - 7月,果期在7 - 9月 。

三、分佈與生長環境

(一)地理分佈

遠志在中國分佈廣泛,主要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此外,在朝鮮、蒙古、俄羅斯等地也有分佈。

(二)生態環境

遠志多生長於山坡草地、林緣、路旁及田野等向陽、乾燥的地方。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在較為貧瘠的土壤中生長,但在適宜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生長更為良好。在一些山區,遠志常與其他草本植物混生,形成獨特的植物群落。

四、歷史記載

(一)古代本草著作中的記載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記載其“味苦,溫。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這是關於遠志藥用價值的最早記載之一,明確了其在治療咳嗽、補益身體、開竅益智等方面的功效。

《本草綱目》:對遠志的描述更為詳細,“遠志,小草也。其根味辛、苦,性溫,無毒。葉名小草,亦有小毒。能利竅辟邪,安魂魄,定驚悸,益腎強志。”李時珍在書中還對遠志的形態、生長環境、炮製方法等進行了闡述,並收集了多個以遠志為主藥的方劑,如遠志丸、定志丸等,這些方劑至今仍在臨床中應用。

(二)傳統方劑中的應用

定志丸:出自《千金要方》,由遠志、菖蒲、人參、茯苓組成。具有益氣安神、化痰開竅的功效,主治心氣不足、痰濁阻竅所致的神志不寧、健忘失眠、驚悸等症。該方以遠志為君藥,取其開竅益智、寧心安神之功,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奏益氣化痰、開竅寧心之效。

遠志湯:《聖濟總錄》中的遠志湯,由遠志、黃芪、當歸、芍藥、人參、甘草等多味中藥組成,用於治療心虛驚悸、失眠多夢、神思不安等症。方中遠志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養心安神、補氣養血的作用 。

五、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淨制後的遠志可直接入藥,也可進行進一步的炮製加工。

(二)炮製

制遠志:取甘草,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遠志,用文火煮至湯吸盡,取出,乾燥。每100kg遠志,用甘草6kg。制遠志可緩和遠志的燥性和酸性,消除麻味,以安神益智為主。

蜜遠志: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淨遠志,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100kg遠志,用煉蜜20kg。蜜遠志可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

六、化學成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之請別靠近我

武墨休

踏古道

天下俊

七十年代為軍嫂

暗墨沉香

我死後他們都追悔莫及

雕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