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仁杞,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變枸杞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進一步增強其藥用功效。
4.2 現代炮製方法
在現代,仁杞(枸杞)的炮製方法在繼承古代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技術進行了最佳化和改進。目前,常見的炮製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淨制:將枸杞除去雜質、果柄及黴變品,用清水洗淨,晾乾或低溫乾燥。淨制後的枸杞保持了其原有的形態和成分,可直接用於配方或加工成其他劑型。
酒制:取淨枸杞,加入適量的黃酒拌勻,悶潤至酒被吸盡,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幹,取出晾涼。每100kg枸杞,用黃酒20kg。酒制枸杞的目的與古代相似,主要是增強其滋補作用,同時還能調味,便於服用。現代研究表明,酒制能夠提高枸杞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如枸杞多糖、類胡蘿蔔素等,增強其藥理活性。
制炭:將枸杞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枸杞炭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在炮製過程中,枸杞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產生了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物質,如炭素等。
蜜制:取淨枸杞,加入適量的煉蜜拌勻,悶潤至蜜被吸盡,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取出晾涼。每100kg枸杞,用煉蜜25kg。蜜制枸杞能夠增強其潤肺止咳、補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嗽、脾胃虛弱等症狀。蜜制過程中,蜂蜜中的糖分和其他成分與枸杞發生相互作用,改變了枸杞的藥性和口感。
五、仁杞的臨床應用
5.1 臨床應用例項
在現代臨床實踐中,仁杞(枸杞)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在治療眼科疾病方面,枸杞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等患者,常採用枸杞與其他藥物配伍的方法進行治療。如在一些臨床研究中,將枸杞與菊花、決明子等配伍,製成杞菊決明子茶,讓患者長期飲用,結果顯示患者的視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眼部症狀減輕 。
在治療糖尿病方面,枸杞也有一定的應用。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等症狀,枸杞能夠滋補肝腎、益氣養血,調節機體的代謝功能。一些臨床研究表明,在常規降糖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糖尿病患者枸杞提取物或含枸杞的中藥方劑,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同時還能改善糖尿病併發症的症狀,如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等 。
在提高免疫力方面,枸杞也被廣泛應用。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兒童、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等,常建議食用枸杞或服用含枸杞的保健品。在一些臨床觀察中,服用枸杞製劑的人群,其感冒、感染等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 。
5.2 配伍規律與禁忌
在臨床應用中,仁杞(枸杞)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或擴大治療範圍。枸杞與菊花配伍是最為常見的組合之一,二者均有清肝明目之效,相須為用,可增強清肝明目之力,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等症狀。枸杞與熟地黃配伍,能夠增強滋補肝腎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枸杞與黃芪配伍,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所致的乏力、口渴、自汗等症狀 。
然而,枸杞在使用過程中也有一些禁忌。由於枸杞性溫,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上火,出現眼睛紅腫、口角糜爛、流鼻血等症狀。因此,對於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群,應適量食用枸杞,不宜過量。同時,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也應暫時避免食用枸杞,以免加重病情。在服用枸杞時,還應注意避免與一些藥物相互作用。如枸杞不宜與阿托品等抗膽鹼能藥物同時使用,以免影響藥物的療效 。
六、結論
仁杞(枸杞)作為一種歷史悠久且藥用價值豐富的中藥材,無論是在傳統中醫理論體系中,還是在現代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中,都展現出了重要的作用。從傳統中醫對其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認知,到現代科學揭示其調節免疫、抗氧化、保護視力、降血糖、降血脂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機制,仁杞的藥用價值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挖掘。
其炮製方法在古代和現代都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不同的炮製方法能夠改變其藥性和功效,以滿足不同的臨床需求。在臨床應用中,仁杞廣泛應用於眼科疾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多種病症的治療,並且透過合理的配伍能夠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在使用仁杞時也需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