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金櫻子,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櫻子的綜合研究與應用

摘要

金櫻子作為一種常見的野生植物,在我國有著廣泛的分佈。本文從金櫻子的植物學特徵、資源分佈情況入手,詳細闡述了其傳統及現代炮製方法、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以及在臨床、食品、園林等多領域的應用。透過對相關文獻的綜合分析,全面展示金櫻子的研究現狀與應用潛力,為其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金櫻子;植物學特徵;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應用

一、引言

金櫻子(Rosa laevigata michx.)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其果實、根、葉等部位均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在傳統醫學中,金櫻子就被廣泛應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金櫻子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在藥用、食用、園林觀賞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二、植物學特徵

2.1 形態特徵

金櫻子為常綠攀援灌木,高可達5米。小枝粗壯,散生扁彎皮刺,無毛。小葉革質,通常3,稀5,連葉柄長5 - 10厘米;小葉片橢圓狀卵形、倒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2 - 6厘米,寬1.2 - 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稀尾狀漸尖,邊緣有銳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黃綠色,幼時沿中肋有腺毛,老時逐漸脫落無毛;小葉柄和葉軸有皮刺和腺毛;托葉離生或基部與葉柄合生,披針形,邊緣有細齒,齒尖有腺體,早落。花單生於葉腋,直徑5 - 7厘米;花梗長1.8 - 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隨果實成長變為針刺;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呈葉狀,邊緣羽狀淺裂或全緣,常有刺毛和腺毛,內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數;心皮多數,花柱離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長約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 - 6月,果期7 - 11月。

2.2 生長習性

金櫻子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多生長於向陽的山野、田邊、溪畔灌木叢中。

2.3 資源分佈

金櫻子在我國分佈廣泛,主要分佈於陝西、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在國外,日本也有分佈。

三、炮製方法

3.1 傳統炮製方法

3.1.1 淨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3.1.2 切制

將淨制後的金櫻子略浸,潤透,除去毛刺,切厚片,乾燥。

3.1.3 蜜制

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金櫻子片拌勻,悶潤至蜜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金櫻子片,用煉蜜20kg。

3.2 現代炮製研究進展

現代研究在傳統炮製方法的基礎上,對金櫻子的炮製工藝進行了最佳化。例如,採用正交試驗法研究金櫻子的最佳炮製工藝,以多糖、總黃酮等有效成分含量為指標,考察炮製溫度、時間、輔料用量等因素對炮製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一定條件下炮製的金櫻子,其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藥理活性更強。此外,還有研究採用超微粉碎技術對金櫻子進行炮製,提高了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為金櫻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化學成分

4.1 多糖

金櫻子中含有豐富的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金櫻子多糖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其多糖的組成主要包括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單糖,且不同產地、不同採收期的金櫻子多糖含量及組成存在一定差異。

4.2 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是金櫻子的另一類重要化學成分。已從金櫻子中分離鑑定出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蘆丁等。這些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例如,槲皮素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山奈酚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

4.3 三萜類化合物

金櫻子中含有多種三萜類化合物,如熊果酸、齊墩果酸等。熊果酸和齊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之請別靠近我

武墨休

踏古道

天下俊

七十年代為軍嫂

暗墨沉香

我死後他們都追悔莫及

雕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