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秋桑,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桑:桑中珍品的多維探秘
在植物的王國裡,桑樹以其多樣的價值而備受矚目,而秋桑,作為桑樹在秋季的特殊存在,更是有著獨特的魅力與豐富的內涵。秋桑不僅是自然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在傳統醫學、文化等多個領域都有著深厚的底蘊和廣泛的應用。從古老的傳統醫學典籍到現代的科學研究,秋桑的藥用價值逐漸被揭示,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著獨特的力量。
一、秋桑的植物學特徵
秋桑是桑科桑屬植物桑(morus alba L. )在秋季的稱謂。桑樹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體可高達15米。樹皮厚,灰色,具不規則淺縱裂;冬芽紅褐色,卵形,芽鱗覆瓦狀排列,灰褐色,有細毛;小枝有細毛。
桑葉呈卵形或廣卵形,長5 - 15厘米,寬5 - 12厘米,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葉柄長1.5 - 5.5厘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外面密被細硬毛。在秋季,隨著氣溫降低和光照時間變化,桑葉的顏色逐漸由鮮綠色轉變為黃綠色或黃色,質地也變得稍硬,但其獨特的紋理和形狀依然清晰可辨。
桑樹的花為單性花,雌雄異株,葇荑花序。雄花序下垂,長2 - 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呈橢圓形,淡綠色。花絲在芽時內折,花葯2室,球形至腎形,縱裂;雌花序長1 - 2厘米,被毛,總花梗長5 - 10毫米被柔毛,雌花無梗,花被片倒卵形,頂端圓鈍,外面和邊緣被毛,兩側緊抱子房,無花柱,柱頭2裂,內面有乳頭狀突起。花期4 - 5月,到了秋季,雖已過花期,但枝頭偶爾還能看到殘留的花痕,見證著曾經的生機。
桑葚為聚花果,卵狀橢圓形,長1 - 2.5厘米,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在秋季,桑葚大多已經脫落,只有少數晚熟品種可能還掛在枝頭,顏色更深,甜度更高。桑樹的果實、葉子、枝幹等在秋季都呈現出與其他季節不同的特徵,共同構成了秋桑獨特的植物學風貌。
二、秋桑的生長習性與分佈
桑樹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點。它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2 - 25c之間。在秋季,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桑樹的生長速度減緩,但仍保持著一定的生理活動。
桑樹在我國分佈廣泛,從東北的遼寧到西南的雲南,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幾乎都有桑樹的蹤跡。不同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差異,使得各地的秋桑在生長狀況和品質上也有所不同。在南方地區,秋季氣候相對溫暖溼潤,秋桑的葉片相對較大、較厚,顏色也更為鮮豔;而在北方地區,秋季氣候乾燥、氣溫下降較快,秋桑的葉片可能會更早變色、乾枯,但也因此積累了更多的營養成分,藥用價值可能更為突出。
三、秋桑在文化中的意義
(一)農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國悠久的農業文化中,桑樹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桑樹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與養蠶業緊密相連。養蠶需要大量的桑葉作為飼料,而秋季正是蠶繭收穫的季節,秋桑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蠶的生長和蠶絲的產量、質量。因此,在傳統農業中,農民們十分重視秋季對桑樹的管理和養護,精心呵護秋桑,以確保養蠶業的順利進行。這種緊密的聯絡,使得桑樹成為了農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農民們的辛勤勞作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文學藝術中的象徵意象
在文學藝術領域,秋桑常常被賦予豐富的象徵意義。它象徵著生命的輪迴與堅韌,秋季的桑葉雖然逐漸凋零,但來年春天又會重新煥發生機,這種生生不息的特性,讓文人墨客們感慨萬千。在古代詩詞中,秋桑常常被用來描繪秋天的景色,寄託思鄉之情、歲月之感。例如,唐代詩人杜牧的“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徵苗”,透過描寫桑柘的荒廢,反映了社會的動盪和人民的疾苦,秋桑在這裡成為了時代變遷的見證者。在繪畫作品中,秋桑也常常作為描繪田園風光的重要元素,畫家們透過細膩的筆觸,展現秋桑在秋風中的姿態,營造出寧靜、悠遠的意境。
四、秋桑的藥用價值
(一)傳統醫學記載
《本草綱目》:對桑的藥用價值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記載,“桑,其葉、枝、根、皮、實,皆可入藥。桑葉,氣味苦、甘,寒,無毒。主治除寒熱,出汗。汁,解蜈蚣毒。煎濃汁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