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過山龍,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山龍:自然饋贈的藥用瑰寶

一、引言

在廣袤無垠的自然界中,植物種類繁多,每一種都蘊含著獨特的奧秘。過山龍,這一名稱或許在大眾認知中並不如常見草藥那般耳熟能詳,但它卻在藥用領域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從山間田野到古老的醫書典籍,過山龍以其獨特的身姿和奇妙的功效,靜靜等待著人們去深入探索和了解。

二、過山龍的植物學特徵

2.1 形態特徵

過山龍通常指的是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根或根皮,是一種藤狀灌木。其莖枝具4稜,稜上多少具翅,嫩枝被短柔毛,老枝無毛,常呈暗棕色。葉對生,薄革質,形狀為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 - 12厘米,寬2 - 4厘米,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側脈每邊4 - 6條,纖細,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略凸起;葉柄長5 - 10毫米,無毛;托葉膜質,短鞘狀,長2 - 3毫米,頂端截平,常具1脈。

花多數,通常3 - 10朵排成具短總梗的聚傘花序,再組成頂生、擴充套件的傘房花序式;花4數,芳香;花梗長3 - 5毫米,被微柔毛;萼管陀螺形,長約1.5毫米,無毛,萼簷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冠白色,長約6毫米,冠管長約3毫米,外面無毛,喉部被柔毛,花冠裂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頂端漸尖;雄蕊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2裂,粗糙。

漿果球形,直徑6 - 8毫米,成熟時黑色,頂部有宿存萼簷裂片。花期6 - 7月,果期10 - 11月。

2.2 生長習性

過山龍喜溫暖溼潤的氣候環境,多生長在海拔500 - 1500米的山地、丘陵的疏林、灌叢中或林緣。它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十分苛刻,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態勢更佳。這種植物具有一定的耐陰性,但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下,其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生長更為健壯。過山龍的生命力較為頑強,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不過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偶爾也會受到一些病蟲害的侵擾,如葉斑病、蚜蟲等,但總體而言,對其生長影響不大。

2.3 分佈範圍

過山龍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在國外,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分佈。其廣泛的分佈範圍,得益於其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在不同的地理區域,過山龍的形態和生長特性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但總體特徵保持一致。

三、過山龍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

3.1 古代記載

在我國古代的醫藥典籍中,雖過山龍未如人參、靈芝等名貴藥材那般被頻繁提及,但也有相關記載。在一些地方本草中,如《嶺南採藥錄》記載過山龍具有“祛風除溼,通經絡,壯筋骨,消腫痛”的功效 。在民間,它一直是治療風溼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的常用草藥。古代的醫者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過山龍的藥用價值,並將其經驗代代相傳。

3.2 民間傳說與故事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過山龍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一位山民在山上勞作時,不慎扭傷了腳踝,疼痛難忍,無法行走。正當他焦急萬分時,一位採藥老人路過,老人從山上採來一種藤狀植物,將其根部搗爛,敷在山民的腳踝上。神奇的是,沒過多久,山民的疼痛就得到了緩解,幾天後,腳踝的腫脹也逐漸消退,他又能正常行走了。後來,山民得知這種植物就是過山龍,從此,過山龍治療跌打損傷的功效就在民間傳開了。這些傳說不僅體現了民間對過山龍藥用價值的認可,也為其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文化色彩。

四、過山龍的藥用價值

4.1 傳統中醫理論中的藥用功效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過山龍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其主要功效為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溼痺痛,由於其辛溫之性,能夠驅散風邪,溫通經絡,對於風寒溼邪侵襲人體關節、經絡,導致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在治療跌打損傷方面,過山龍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能夠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和腫脹 。此外,過山龍還可用於治療癰腫瘡毒,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改善區域性紅腫熱痛的症狀 。

4.2 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之請別靠近我

武墨休

踏古道

天下俊

七十年代為軍嫂

暗墨沉香

我死後他們都追悔莫及

雕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