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仁杞,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質會略有差異,但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三、仁杞的藥用價值
3.1 傳統中醫理論下的藥用功效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仁杞(枸杞)被視為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良藥。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將枸杞列為上品,記載其“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這表明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枸杞具有調節身體內部氣血、治療消渴病(類似於現代的糖尿病)、緩解肢體疼痛等功效,並且長期服用還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本草綱目》中對枸杞的藥用功效進一步闡述:“枸杞,補腎生精,養肝明目,堅精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肝主藏血,開竅於目,肝腎同源。枸杞味甘、性平,歸肝、腎經,能夠滋補肝腎之陰,從而達到生精養血、明目安神的作用。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視力減退、遺精早洩等症狀,枸杞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在傳統方劑中,枸杞也被廣泛應用。如“杞菊地黃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組成,具有滋腎養肝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症狀。方中枸杞子滋補肝腎,為君藥;菊花清肝明目,與枸杞子配伍,增強清肝明目之力,為臣藥;其餘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滋腎養肝的功效。
3.2 現代科學研究揭示的藥理作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仁杞(枸杞)的藥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表明,枸杞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如枸杞多糖、類胡蘿蔔素、黃酮類、生物鹼等,這些成分是其發揮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
枸杞多糖是枸杞中含量較高的一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研究發現,枸杞多糖能夠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促進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模型中,給予枸杞多糖後,動物的免疫指標明顯改善,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增強。
枸杞多糖還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和組織的損傷。自由基是導致衰老和許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枸杞多糖透過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 - px)等,發揮抗氧化作用,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
類胡蘿蔔素也是枸杞中的重要成分,其中以β - 胡蘿蔔素和玉米黃質為主。這些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保護視力等作用。β - 胡蘿蔔素在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對維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研究表明,枸杞中的類胡蘿蔔素能夠預防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等眼部疾病,改善視力 。
枸杞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腫瘤、降血脂等作用。黃酮類化合物能夠抑制炎症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透過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轉移等途徑發揮抗腫瘤作用;還能夠調節血脂代謝,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 。
生物鹼是枸杞中的另一類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研究發現,枸杞中的生物鹼具有保肝、降血糖等作用。生物鹼能夠保護肝臟細胞,減輕化學性肝損傷;透過調節胰島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血糖水平,對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四、仁杞的炮製方法
4.1 古代炮製方法
在古代,對仁杞(枸杞)的炮製方法有多種記載。最早的炮製方法較為簡單,主要是淨制,即將枸杞除去雜質,洗淨,晾乾即可。這種方法保留了枸杞的天然特性,使其能夠直接入藥使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一些更為複雜的炮製方法。在唐代,開始有了釀製枸杞的方法。如《千金要方》中記載:“枸杞子一斗,清酒一斗,漬之三七日,出曝幹,搗末。”酒制枸杞的目的是藉助酒的辛散之性,增強枸杞的滋補作用,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酒能夠通血脈、行藥勢,與枸杞配伍,能夠促進枸杞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增強其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
宋代時期,又出現了炒枸杞的方法。將枸杞放入鍋中,用文火炒制,使其表面微黃,質地酥脆。炒枸杞的作用主要是緩和枸杞的藥性,使其更加平和,便於服用。同時,炒制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