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不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收茶,如意茶館,雪不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後的日子過得很平靜,每天就待在茶館裡和天南地北的人聊聊天,倒是聽說了不少奇聞異事。靜亭還是一如既往的活躍,和老張一起辦了兩個小案子,現在正閒的蛋疼。
這天他也照例在我茶館裡泡著,邊喝茶邊對我說道:
“幕哥,你有沒有發現,你這裡的茶沒有以前香了啊!”
“你也發現了?我最近也有這種感覺。我還以為是我天天喝茶對香味習慣了,所以覺得沒那麼香了呢。”
我的茶葉都是在一直在一家店裡拿的貨,按理說老闆不會故意以次充好,那就只能是生產茶葉那邊的問題了。
起身去茶館裡問了一圈這裡的老茶客,十個裡有一半都有這種感覺,我又轉到櫃檯裡,拿出裝茶葉的罐子,把裡面的茶葉全都倒出來,結果發現罐子底部一層碎茶葉渣子。
這就是典型的以次充好了,我花著同樣的價錢買的是至少低了兩個等級的茶葉,那可不行啊,看來得換個其他地方的茶葉了。
在網上查了一圈,發現離蓉都市大概一百五六十公里遠的地方,有個叫榮州的小縣城,號稱是茉莉花茶之鄉,那裡產的茉莉花茶那叫一個香!
但是由於縣裡工業並不發達,經濟也不太好,所以成品茶葉沒有形成大的品牌,導致沒什麼名氣。
但每年新茶葉上市的時候,很多外地甚至外省的客商都會專門來這裡收購茶葉,回去再貼上自己的標籤高價售賣,純純是為他人做嫁衣了。
聽說那邊很多農戶都會製作傳統手工茶葉,我還沒見過這茶葉是怎麼炒出來的呢,乾脆就決定週末帶著老婆孩子去轉轉,就當是週末踏青,順帶把茶葉的問題給解決了。
家人都很贊同這個想法,現在的小孩子,家長都忙著工作,沒多少時間陪伴,多數時間都是抱著個手機。
我估計現在很多小孩根本分不清稻子和麥子,農村種的糧食蔬菜大概認不出來幾種,所以啊,帶小孩子去農村玩,多多認識一下總是好的。
週末開上車帶著家人去往榮州,這是個丘陵地貌的小縣城,據說有兩千多年曆史了,以前還是州府,有一座千年古城。
本來還準備去逛逛的,結果到了以後才聽當地人說古城早就沒有了,十年動亂的時候毀得一乾二淨,什麼都沒剩下。
頓時就覺得沒了興趣,在縣城裡隨便吃了頓午飯,就驅車前往茶葉產地,說來也奇怪,這個縣只有西北方向的幾個鄉鎮出產茶葉,其他鄉鎮種是能種,但是種出來的茶葉味道不行。
來到茶葉產地的核心產區,這裡叫福興鄉,一番打聽下找到了據說是鄉里的製茶能手,姓朱,和我外公是本家。問清楚地址後趕到了朱老伯家。
我們趕到的時候朱老伯正在院子裡喝茶,剛一踏進院子我就聞到了一股茉莉花茶的味道,忍不住開口誇讚道:
“好香的茶!”
朱老伯聽見這話招呼我們道:
“來來來,快進來坐!”
這朱老伯六十歲左右的年紀,說話中氣十足,看得出來是個熱情淳樸的人。
我也不客氣,帶著家人就坐下了,朱老伯給我們一人倒了一杯茶,我喝了一口不由眼睛一亮,再次讚道:
“好茶!”
朱老伯聞言哈哈大笑:
“這是我自己做的,你要是喜歡我送你點兒,哈哈。”
“朱老伯,我是在蓉都市開茶館的,聽說這榮州是茉莉花茶之鄉,所以慕名而來,今日一嘗,果然名不虛傳啊!
老伯,我想從你這裡進購茶葉,不知道可不可以?”
“可以,咋不可以,但我是手工製茶,做來都是自己喝的,量不大,怕是供應不上啊,你看這樣行不?我這周邊幾戶人家都會做茶葉,不夠的話我從他們那裡給你進,你放心,質量絕對保證!”
“好,沒問題。”
和朱老伯初步談成合作意向,我帶著家人去山上轉轉,這裡的土地全是種的茶葉,鬱鬱蔥蔥的猶如綠色的海浪。
陽光明媚,走了一會兒就覺得身上發汗,回到朱老伯家的時候他正在炒製茶葉,我覺得有趣,便在一旁看著,朱老伯也不藏私,一邊炒茶一邊告訴我步驟,還讓我親手炒了一鍋,他在一旁指導。
一下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見時間差不多了,我也準備離開了,結果朱老伯不願意了,說來都來了,怎麼可能晚飯都不吃就走呢,拉著我的手說什麼也不同意。
沒辦法,只能在朱老伯這裡吃飯了,朱老伯家是柴火大鍋,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