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狐歸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戀花無心.採蝶自來,飛狐歸來新書,飛狐歸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失去你。”唐婉淚流滿面,哽咽著說:“逸哥哥,我也不想離開你,可是家裡的情況實在是太艱難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父親為了債務發愁,為了家族,我只能答應這門親事。”
兩人相擁而泣,心中滿是無奈與不捨。儘管他們都深愛著對方,卻無法抵抗命運的安排。在唐婉即將出嫁的前幾日,蘇逸和唐婉再次來到沂河邊。這一次,他們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只有無盡的悲傷。蘇逸默默地摘下一朵桃花,插在唐婉的髮間,說道:“婉婉,以後好好照顧自己,我會一直記得你。”唐婉泣不成聲,她顫抖著說:“逸哥哥,若有來生,我定要與你長相廝守。”
唐婉出嫁那天,蘇逸遠遠地站在街角,看著花轎從眼前經過。他的心彷彿被撕裂一般疼痛,淚水模糊了雙眼。從此以後,臨沂城的沂河邊,少了那對甜蜜的身影,只留下蘇逸獨自一人,在回憶中徘徊。
經歷了與唐婉的分離之痛,蘇逸彷彿變了一個人。他對世間的一切都失去了熱情,辭去了木匠鋪的工作,將自己封閉起來。每日,他只是呆呆地坐在家中,望著唐婉曾經送給他的東西,陷入無盡的思念之中。
日子一天天過去,蘇逸的心中卻始終無法釋懷。他覺得自己的心就像被一層厚厚的陰霾籠罩著,無法感受到陽光的溫暖。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蘇逸決定離開臨沂城,去尋找內心的安寧。他收拾好簡單的行囊,告別了熟悉的地方,朝著深山走去。
蘇逸在深山中找到了一座破舊的寺廟,決定在此修行。寺廟四周荒草叢生,殿堂內佛像斑駁,但蘇逸並不在意。他每日清掃寺廟,誦讀經文,與山中的動物為伴。起初,蘇逸的心依舊難以平靜,唐婉的音容笑貌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日復一日的修行中,他漸漸學會了放下執念。
山中的生活雖然清苦,但蘇逸卻在其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他與山上的花草樹木對話,與飛鳥走獸為友。他發現,原來世間萬物皆有靈,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在修行的過程中,蘇逸的心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不再被過去的痛苦所束縛,而是學會了坦然面對生活的種種。
時光荏苒,數年過去了。蘇逸在深山的修行頗有成效,他的內心變得平和而強大。他不再是那個被愛情傷得一蹶不振的少年,而是成為了一個心懷慈悲、洞悉世事的智者。
一日,蘇逸在山中採藥時,遇到了一位受傷的老者。他毫不猶豫地將老者揹回寺廟,悉心照料。老者傷勢痊癒後,對蘇逸的善良和修行大為讚賞。老者告訴蘇逸,他其實是一位雲遊四方的高僧,此番受傷是因為救助他人所致。高僧見蘇逸根骨不凡,心地善良,便決定傳授他更高深的修行法門。
在高僧的指導下,蘇逸的修行之路更加順暢。他日夜鑽研佛法,感悟世間真理。終於,在一個霞光萬丈的清晨,蘇逸頓悟了。他感受到了內心的光明與力量,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他修成了正果,成為了一位備受敬仰的高僧。
蘇逸決定離開深山,回到臨沂城。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他再次踏上臨沂城的土地時,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但他心中沒有絲毫的感慨,只有滿滿的慈悲與善意。他在城中開設了學堂,免費教授孩子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他為貧困的百姓治病施藥,分文不取。臨沂城的百姓們都對他感恩戴德,尊稱他為“蘇大師”。
蘇逸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善良與寬容,他的故事在臨沂城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而他與唐婉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成為了沂河邊人們偶爾提起的一段佳話,讓人感嘆命運的無常與人生的真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