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狐歸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神眼通傳奇之古玩風雲,飛狐歸來新書,飛狐歸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峰,一個地地道道的古玩痴迷者,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個古玩市場、地攤之間,希望能憑藉自己的眼力和運氣,淘到一兩件寶貝。他對古玩的熱愛,源於兒時對家中幾件老物件的好奇,隨著年齡增長,這份熱愛愈發濃烈。
吳峰常聽那些古玩界的前輩說,真正的高手,一眼就能看穿古玩的真假。他做夢都想成為那樣的人,可自己的眼力,雖經過多年磨練,卻始終差那麼一點火候。
這一天,吳峰像往常一樣,在一個偏僻的古玩市場閒逛。市場里人來人往,攤位上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物件,有真有假,魚龍混雜。吳峰蹲在一個攤位前,仔細端詳著一件看似古樸的瓷器。就在他全神貫注之際,突然眉心一陣刺痛,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痛,彷彿靈魂都在顫抖。
吳峰不由自主地捂住眉心,腦海中閃過兒時的畫面。他小的時候,其實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三眼神通。那時,他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奇怪生靈,彷彿這個世界在他眼中,有著另一層神秘的面紗。然而,在他17歲那年,一次外出上學,被同學惡作劇,用拖鞋打到了眼睛。從那之後,他的三眼神通就消失了,那些奇怪的景象也再沒出現過。
而此刻,這突如其來的刺痛,讓吳峰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預感。他強忍著劇痛,突然發現左腿上一個奇怪的印記閃著金光。這個印記,自他出生就有,大家都以為是胎記,原本是紅色的,可現在卻金光閃耀。吳峰隱隱覺得,這一切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絡。
隨著金光越來越強,吳峰的第三隻眼睛,竟緩緩睜開。可這一次,伴隨而來的不是喜悅,而是無比的傷痛,那是一種靈魂被撕裂的痛苦,讓他幾乎昏厥過去。但在這痛苦之中,吳峰的腦海裡彷彿湧入了無盡的知識,他感覺自己對世間萬物,尤其是古玩,突然有了一種全新的、透徹的理解。
緩過神來的吳峰,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深知,這重獲的三眼神通,或許將成為他在古玩界闖蕩的“秘密武器”。但他也明白,古玩這一行,水深莫測,僅憑這特殊能力,還遠遠不夠。
吳峰決定先從基礎知識入手,深入研究古玩的分類。他知道,古董大致分為五大項:瓷器、書畫、木器、玉器和金屬器。這五大類,每一類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先說瓷器,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傑出代表之一。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時,人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開始製作陶器。經過漫長的發展,從原始瓷到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經歷了無數次的技術革新。
早期的瓷器,工藝相對簡單,胎質較為粗糙,釉色也不夠均勻。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商周時期,原始瓷器的製作工藝有了顯著提高,胎質更加細膩,釉色也逐漸豐富。然而,真正讓瓷器走向輝煌的,是在東漢時期。這一時期,成熟的青瓷燒製成功,標誌著瓷器製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青瓷以其獨特的青色釉色而聞名,其釉色溫潤如玉,給人一種淡雅、清新的美感。隨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的種類進一步豐富,除了青瓷,還出現了黑瓷等品種。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迎來了一個高峰期。“南青北白”成為當時瓷器生產的兩大主流。南方以越窯青瓷為代表,其瓷器造型優美,胎質輕薄,釉色如冰似玉,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北方則以邢窯白瓷為代表,邢窯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面光滑,有“類銀類雪”的美譽。
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黃金時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各領風騷。汝窯瓷器以其天青色釉聞名於世,其釉色柔和淡雅,猶如雨過天晴後的天空,美得如夢如幻。官窯瓷器則注重造型的規整和釉色的純正,多為宮廷所用。哥窯瓷器的特點是開片,其開片紋路自然獨特,大小不一,有“金絲鐵線”之稱。鈞窯瓷器以其窯變釉色而著稱,“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每一件鈞窯瓷器的釉色都是獨一無二的。定窯瓷器則以白瓷為主,其刻花、印花工藝精湛,紋飾精美。
元代,青花瓷異軍突起。青花瓷以鈷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製圖案,再施透明釉,經高溫燒製而成。其紋飾豐富多樣,題材廣泛,有山水、人物、花鳥等,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青花瓷一經問世,便深受國內外喜愛,成為中國瓷器外銷的主要品種之一。
明代,瓷器製作工藝更加精湛,種類也更加繁多。除了青花瓷繼續發展外,還出現了五彩瓷。五彩瓷色彩鮮豔豐富,以紅、黃、綠、藍、紫等顏色為主,圖案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