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妙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老人洞,人牢,妙妙妙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就在嚴隊長大部隊被吸引到濃煙處時。懸崖邊,一隻髒兮兮的手扒到了懸崖上的石面上。
那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整個人爬了上來,沒錯,那正是白保山。
白保山四十多歲,雖然滄桑但眉宇間還是英氣存留,看著是個帥大叔,不過,身上可邋遢的很,簡直像個乞丐。
他上來後,簡單拍了拍手上的石灰和泥土,直接向南去了。
“對了,我想到以前老人們說的一個故事,白保山會不會藏到那裡去了?”徐莉所住的社群的社群書記徐平向留在社群代嚴隊長指揮的小楊說道。
“徐書記,你趕緊說說看。”小楊充滿好奇道。
“據說抗戰的時候,連年戰亂,我處百姓為了躲避兵事,曾經躲在懸崖上的老人洞裡,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也沒有親眼驗證過北面那個懸崖上到底有沒有這些洞,如果有的話,白保山倒是有可能真的會躲在裡面。”社群徐書記猜測道。
“老人洞?我們在山谷的時候也往上抬頭看過,懸崖的山體上並沒有山洞存在啊?”小楊不解道。
“是的,如果故事是真的,我們在下面確實看不到有洞口,因為這些洞口本來就是應該被封堵的。”徐書記說道。
“此話從何說起。”小楊繼續問道,著實不解。
“那些洞口據以前的老人講,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就有得了,有的人說是宋朝那時候就有了,也有人說是明末開鑿的,具體真的是什麼時候的事情確實無從考證了,不過這些個洞口,原來是用來裝死人用的。”徐書記回道。
小楊點了點頭,等著徐書記繼續。
“老人洞又叫寄死洞,這是一個古老的風俗,據說在很早以前,老年人行動不便後,就會被送到老人洞裡,等待其自然死亡。因為在古代壯勞力才是有用的生產資料,而相比之婦女和兒童的可利用、發展性,老人只是家庭的一種累贅而已,這個情況下,老人被捨棄似乎就成了心照不宣的舉動。
不知從何時起,就存在了年老體弱,無法再從事農業生產的老人就會主動前往挖好的老人洞裡,每日在洞口添石塊,直到整個洞口被完全堵死,不過當然,總也會有不是自願求死的老人,家人們就會提前把外面的石塊砌起,然後在外面再設計槽孔用木樑頂死,防止裡面的人受不了逃出來。”徐書記皺著眉頭,講述著這件在現代社會完全顛覆了顧國曆史中對民族孝道的故事。
“那人在裡面是被餓死的咯?怎麼吃得消?”小楊想問的也一大堆。
徐書記搖了搖頭,繼續講道:“把老人送到洞中後,會在裡面放大約一週左右的飯,因為上下很困難,從送老人下到洞口時就一同放到洞中了,那些飯送到後就再也沒人回來送吃的了。至於你說的餓死,其實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在傳說中都已經是重病瀕死的狀態了,可能都不到一週就已經病死了。而那些沒有病死,只是因為年齡過大被送入老人洞的老人,在洞底,都會提前在裡面鑽一個等邊三角形樣子的石孔,石孔的邊緣鋒利,剛好容得下一個成人的頭顱。據說,這個石孔是供洞中的老人自殺用的。飢寒交迫的老人受不了時,便仰身躺下,將頭伸進這個石孔中,再朝上一頂,鋒利的石稜便能幫老人結束生命。”
“我的天吶,這裡古時候居然還有這種風俗,你怎麼不早說啊,徐書記。”小楊聽完還是很震驚的。
徐書記委屈無奈道:“我也是這兩天在社群和你們一道尋訪的時候,聽幾個老人說起,過了就忘了,這白保山這麼多天地毯式的搜尋都沒有蹤跡可尋,這才想起來這個傳說。”
“好吧,我得等嚴隊回來和他講一講,找幾個隊員沿著崖壁落下去看看,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這種洞。照你這麼說,我倒是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畢竟真的找了很久了,不該一點痕跡都沒有。”小楊望了望窗戶的位置,可能是在看嚴隊長有沒有從檢視山中起山火的地方的回來。
這時候的村裡,警戒還是很強的,就連社群門口的崗亭保安老頭都被交代外人不得進入。
但從不遠處,一個人影正在往這邊慢騰騰的走來。
“哎,同志,你要進去麼?你不是我們社群的人吧?來這裡有什麼事情麼?”保安老頭看到有人來了,就從門崗走了出來詢問道。
那人微微抬起頭,回答道:“我親戚在裡面,我來走親戚的。”
“嗷,住在那一幢的啊?我們現在這裡出了點事情,要求比較高,你要打電話叫人家來接你才可以進去哦。”保安老頭提醒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